退伍兵学长教叠被、劳技小课堂、垃圾分类主题游园会......上师大为新生暖心开启新生活-LMLPHP

“这么多行李怎么办”“我一个人搞得定吗““垃圾分类该怎么做”……国庆长假之后,上海师范大学迎来了2020级本科新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上师大通过多样活动为新生暖心开启校园生活,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融入迎新工作的各项环节。

独立报到,给新生的第一门“功课”

没有家长帮忙,新生报到后沉重的行李怎么办?园区中心等相关部门在校门口提供地图引导、短驳车服务和小推车借用,为学生打通进校的“最后一公里”。

旅游学院2020级新生袁佳妮表示:“第一天踏入大学校园,离开了父母的陪伴与帮助,这不失为一件难事。尽管大家都拖着沉重的行李,但短驳车和“小橙子”志愿者,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温暖。在嘈杂与繁忙的校园中,有了他们,我的心不乱了。”

退伍兵学长教叠被、劳技小课堂、垃圾分类主题游园会......上师大为新生暖心开启新生活-LMLPHP

热心的志愿者在校园里为新生提供暖心服务。寝室楼下有志愿者引导新生入住,老生也为新生准备了样板寝室。有学长学姐在寝室里为新生传授寝室生活技能,为新生独立应对大学生活开展朋辈教育。

退伍兵学长教叠被、劳技小课堂、垃圾分类主题游园会......上师大为新生暖心开启新生活-LMLPHP

各学院也在新生寝室楼内开展劳动技能小课堂,教授新生收纳整理、手工制作、机械修理、垃圾分类等实用生活技能,贴心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退伍兵学长教叠被、劳技小课堂、垃圾分类主题游园会......上师大为新生暖心开启新生活-LMLPHP

▲外国语学院劳动技能小课堂

影传学院2020级新生杨紫涵在样板寝室里跟着退伍兵学长学习了叠被子的技巧,“这再一次触发了我心底做一次军人的梦想,豆腐状的被子是每个军人的必备素质,叠被子其实不仅仅只是一个习惯,其中熔铸的是一种刚正坚毅的的精神,通过学习,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能上的东西更学到的是一种坚持,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

新生入学后,不少人面对大包小包的行李发了愁。如何帮助新生收纳整理?上师大组织老生展示样板寝室,通过“劳技小课堂”为新生解疑答惑。巧用柜子的角落、不浪费每一寸收纳空间,利用收纳盒等物品,注意勤倒垃圾,勤打扫等等,学长学姐传授诸多技巧。外国语学院2020级新生苏伊珺说:“这样的小课堂不仅让第一天报到的我们新生有了应对寝室生活的头绪,也锻炼了我们的生活技能,让大学成为我们独立生活,走向社会的桥梁。”

引领大学新鲜人、践行分类新时尚

除了寝室管理,上师大还将劳动教育注入新生教育环节当中。其中,垃圾分类是一个重要落脚点。在2020级新生报到期间,校内开展了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校园路演、技能闯关、劳技课堂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教育,助推新生们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促进校园环保文明新风。学校在新生楼宇比较集中的园区开展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生态文明游园会,以变废为宝、趣味游戏、科创展示等提升学生垃圾分类的主动性。游园会上,环地学院生态文明实践团的学生自制了“湿垃圾去哪儿啦”的环保科普展板,详细展示了湿垃圾的循环利用过程;教育学院学生展示了用废旧纸板等环保材料制作的教具和装饰品,充分体现了师大学子对于绿色环保的深刻理解。

退伍兵学长教叠被、劳技小课堂、垃圾分类主题游园会......上师大为新生暖心开启新生活-LMLPHP

▲垃圾分类游园会

退伍兵学长教叠被、劳技小课堂、垃圾分类主题游园会......上师大为新生暖心开启新生活-LMLPHP

▲学生自制垃圾分类流程

外国语学院2020级新生于慧婷坦言:“因为山东老家并没有实行垃圾分类,学姐在寝室楼开设的垃圾分类趣味课程对我帮助很大。学姐耐心讲解,又推荐了相关公众号,以便我时刻践行垃圾分类。入乡随俗,来到上海,就一定要学会、学好垃圾分类。”新生们纷纷表示要从宿舍开始做起,从个人开始实践,认真做好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据悉,上师大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纳入大中小一体化德育格局构建中,发挥师范生的专业优势,排演垃圾分类情景剧,组建生态文明实践社团,积极将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到中小学和辐射周边社区,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10-10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