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组织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女性领导者的倩影。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一些国际组织已经迎来第二位、第三位甚至更多的女性领导人。性别标签正逐渐淡化,能力和才学是她们打破职业天花板的通行证。

能力和才学是她们打破职业天花板的通行证——盘点国际组织中的“半边天”-LMLPHP

▲资料图片:2月3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新华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2019年10月1日,来自保加利亚的克里斯塔丽娜·格奥尔基耶娃接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新总裁,任期5年。格奥尔基耶娃是该职位的唯一提名人,而且是新兴国家中第一位担任该职务的人。

不仅如此,现年67岁的格奥尔基耶娃还打破了年龄的天花板。通常情况下,IMF总裁候选人在任期开始前不得超过65岁,但在法国的强烈支持下,IMF为格奥尔基耶娃修改了限制年龄的规定。

格奥尔基耶娃拥有保加利亚索非亚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该校任教。从1993年起到世界银行工作,后赴欧盟委员会任职。2017年,她出任世界银行的第二把手——世行首席执行官。在时任世行行长金墉辞职后,格奥尔基耶娃于2019年2月至4月8日短暂担任过临时行长。

世界银行和IMF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按照惯例,IMF总裁通常由欧洲任命,世行行长通常由美国任命。2019年8月初,经过欧盟峰会上的两轮投票,格奥尔基耶娃战胜荷兰前财政大臣,成为欧盟提名的IMF总裁候选人,因为世界其他地区没有提名,格奥尔基耶娃没有争议地当选IMF总裁。

能力和才学是她们打破职业天花板的通行证——盘点国际组织中的“半边天”-LMLPHP

▲资料图片:1月2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出席记者会|新华社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

“第一位担任……的女性”——这个标签贯穿了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整个职业生涯。2019年9月12日,拉加德正式辞去IMF总裁一职,斩获另一个新的人生成就——出任欧洲央行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行长。

现年64岁的拉加德出生于法国巴黎,从小就出类拔萃。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青少年时期,拉加德是法国国家花样游泳队的一员。在涉足政治之前,拉加德是一名律师。她毕业于巴黎第十大学法学院,也在普罗旺斯艾斯克政治学院取得硕士学位。1981年她加入了美国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18年后她成为该公司的第一位女性领导者。

2007年拉加德出任法国财政部长,她不仅是法国第一位女性财长,也是八国集团中第一位担任该职的女性。她曾直言不讳地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部分归咎于全球银行中男性主导的文化。

2011年起拉加德接过IMF总裁一职,成为第五位担任该职的法国人和第一位领导IMF的女性,并于2016年连任。在救助希腊并取消该国大量债务后,拉加德重塑了人们对IMF的信心。后来她还用570亿美元援助了阿根廷。

《商业内幕》网站刊文称,拉加德虽不是经济学家,但她以纵横捭阖的谈判能力在国际金融界闻名。前IMF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这样评价拉加德,“她政治上机敏,个性上坚强。在全球金融会议上,她简直像是一位摇滚巨星。”

能力和才学是她们打破职业天花板的通行证——盘点国际组织中的“半边天”-LMLPHP

▲资料图片:在法国巴黎拍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新华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中,经常可见一个高挑优雅的身影。她是来自法国的奥德蕾·阿祖莱,2017年11月正式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主导该组织在美国和以色列相继“退群”后的命运。

就在阿祖莱胜选结果揭晓的前一天,坏消息突如其来。2017年10月12日,美国突然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因是该组织“针对以色列的持续偏见”。这意味着,次日赢得该组织最高职位的领导者即将临危受命,领导一个动荡且资金严重短缺的机构。

“在危机时刻,我们要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不是离开它。”阿祖莱在胜选后表示,“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其信誉,恢复其成员的信念和效率。”时年45岁的法国文化部前部长阿祖莱在9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接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位女性总干事、保加利亚人伊琳娜·博科娃,成为该组织的第二位女性领导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位于巴黎。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本应承担该组织五分之一的会费,但从2011年巴勒斯坦以成员国身份加入该组织后,美国就开始拖欠会费,留下了巨大的财务问题。

10-12 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