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 以视力和体重取人,此中考新规可操作性几何?-LMLPHP

视力和体重纳入中考,近视和超重将被扣分,这种做法公不公平?

这个令人大跌眼镜的话题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基于常识,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判断:当然不公平。

然而新闻比话题复杂得多。针对网友们普遍关心的歧视问题,山西长治有关部门在制定新规时其实已经有所考量,出台配套规定保障因先天缺陷、后天意外而导致视力、体重异于常人的考生不被扣分,确保临时作弊的现象不会发生。与此同时,新规还包含了一系列减轻课业负担、保护学生视力的具体措施。可以说,制定新规的出发点是好的,规则制定的过程也并非盲目冲动。

但是我们依然无法为这条新规点赞,因为它的可操作性不强。从制定原则看,新规应当尽可能避免对语数英等主要科目的总成绩,以及最终的录取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换言之,制定新规的初衷绝不可能是淘汰视力不好、体重超标的学生。相反,当地教育部门调低分值、出台配套措施,就是想要在引起重视的同时避免“喧宾夺主”。

这种平衡难以实现。首先,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中高考的每一分都至关重要,任何得失分都可能会改变整个人生轨迹。所以规则的制定、分数的变动不能基于对小概率事件的侥幸心理。

其次,正因为中高考的每一分都极端重要,所以任何新规一旦出台,势必会让考生和家长高度重视,并着力训练。但与主要科目和传统体测项目不同的是,视力是练不出来的,近视又是不可逆的。许多孩子在进入中学前已经戴上了眼镜,是不是意味着自那天起他们的中考分数就已经注定了?这种“注定”会让多数近视考生和家长感到无奈,更会在某种程度上滋生钻空子的心理,导致一些不合规的行为产生。虽然新规极力防范作弊行为,但是百密终有一疏,不少专家也已经指出了其中的漏洞。

即便确保了考场的公正,也只是守住了一条很低的底线。近视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除了明显的父母遗传因素和意外事故,学校家庭的环境因素不容忽视:桌椅的高度、室内的亮度、书本的字体大小......这些细节的区别都会产生近视。退一万步讲,即便所有考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类似,且作息时间相同,体质不同也会对近视产生直接影响。以上种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不公平,显然不是规则所能平衡的。

当然,任何规则都不可能保证绝对的公平。人与人之间生来就是不同的。即使是中高考的主要科目划定明确的考纲,坐在同一片考场里的学生也存在着天然质素的差别。然而问题在于,中高考遴选的正是在这些科目上表现优异的考生,无论天赋异禀还是天道酬勤。相比之下,除了一些特殊行业的考核,视力和体重根本不存在遴选的问题。社会尚不会因为视力、体重而区别对待,高校尚不会因为视力、体重而差别录取,那么中考视力和体重的三六九等,又有何意义呢?

其实,正常的视力和体重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渴望的目标。许多人难以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不想,也不是不去做,而是有很多科学上的主客观因素限制了这个目标。政府提倡保护视力、保持健康体重,理应为学生尽可能排除客观因素的干扰,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不能以规则之名,给升学压力巨大的考生和家长人为制造额外的负担。如此新规既无法确保公正,又难以真正达到目的。

10-12 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