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20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上海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第五,较2016年上升3位。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显示,上海在全球科创中心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2位,较去年上升4位。国内外这两份榜单,都反映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15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科创22条”)提出,到202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五年来,上海围绕这一目标,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一大批大科学设施建成运营,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科创中心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
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一组数据清晰标注着上海五年来的努力奋斗:2019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重达4%,本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200件,均达成预定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新设企业36.76万户,增长11.6%,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加快形成。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实现了原始创新力、产业引领力、环境吸引力、资源配置力的有效提升,科创中心阶段性建设目标基本完成。
原始创新力稳步提升
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号和大飞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列举的6项重大科技成果,上海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新兴产业在上海加快发展;在《自然》评选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优秀科学论文中,两篇中国论文入选,均出自上海……五年来,上海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抓住核心关键技术,潜心打磨原始创新力。
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规模。在光子领域,硬X射线、软X射线装置正加快建设,光源二期首批线站、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预计年内建成,将与上海光源、活细胞成像、神光等设施初步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数量和投资总额全国领先。
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在沪完成系统布局,组织攻关了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三大“上海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需求,建立市级应急科技攻关组,先后布局三批共19项应急攻关任务。在药物和疫苗、防疫检测装备研发领域,上海牵头承担2项、参与5项国家科研攻关应急任务。
高水平研究机构加速集聚
在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徐汇区西岸,上海期智研究院、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近日携手入驻。这两家新型研发机构分别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和他的学生龙凡领衔组建,旨在夯实上海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基础创新能力。
“十三五”期间,数十家代表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启动建设并加快发展:李政道研究所、量子科学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朱光亚战略研究院等机构先后落户黄浦江畔。各类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不断优化。截至2019年底,上海共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21家。
作为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已建成和培育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20家,其中包括机器人、类脑芯片、智能制造、石墨烯等。截至今年上半年,功能型平台共集聚创新人才2000余名,服务用户和产学研合作单位超过2000家,在孵企业和团队200余家(个)。
深化改革为创新“松绑”“赋能”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是创新的“点火器”。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五年前,上海出台“科创22条”,明确总体目标、主要思路、实施路径和重大改革举措。落实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国务院授权上海先行先试的10项改革举措已基本落地,在国务院批复的三批56条可复制推广举措中,有12条为上海经验。
“十三五”期间,上海不断以改革为创新“松绑”“赋能”。《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制度“三部曲”,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201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简称“科改25条”),为上海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扫除科技体制机制障碍。《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科创中心建设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法治环境。
制度“松绑”,让“纸变钱”不断提速,各类技术转化服务中介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逐步扩大。2019年,本市开展技术转移服务的市场化机构117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促成技术成果转移1851项,交易总额24.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