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们要提倡怎样的消费观念?-LMLPHP

国庆中秋双节最后一天夜晚,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人气依旧,热闹非凡。

今年国庆长假,上海交出线上线下消费额突破千亿元的亮眼“成绩单”,表明申城商业强劲复苏。与此同时,一个与消费相关的话题开始在网上引发关注与讨论——在快步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应倡导怎样的消费观念?

首先要承认,消费是个体行为,消费观念也应当多元,有人保守一点、有人超前一点,没法“一刀切”。但对于不同的消费观念,特别是比较极端、激进的消费观念,我们仍应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如把自己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通过购买奢侈品,来追求不恰当的甚至是只存在于社交媒体中的虚荣,这种消费观念就不值得鼓励。

事实上,倡导何种消费观念,取决于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站在城市发展角度,是为了扩大国内外消费需求,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推动上海经济社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站在市民生活角度,则是为了聚集更多优质消费资源、提升服务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

网络上,有的人将“消费升级”与“新消费主义”混为一谈,我们所说的消费升级,包括享受型、非刚需消费比重的提升,今年国庆期间各种“懒人家电”销量出现明显上升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包括因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新需求,以往没时间吃早饭,如今早餐工程带来“网订柜取”,热腾腾的营养早餐可以“天天见”;还包括因价值观变化引起的消费理念改变,近年来“绿色消费”理念越来越获得认同,大家开始有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用品等。简言之,消费升级,就是通过合理消费,让生活变得更便捷、更美好。这和追求炫耀性消费、大讲排场和大肆花销的新消费主义,存在本质的区别。

厘清双方关系后不难看出,我们所提倡的消费观念,应该是理性的、适度的,且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与新消费群体、新消费热点、新消费技术的崛起保持同步。同时,对寅吃卯粮和纸醉金迷式享乐主义应保持警惕,不提倡追求超出能力范围的高消费、提前消费、低龄高消费等畸形消费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消费者、商家、媒体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营造良性的舆论氛围和消费环境,逐步引导消费者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积极消费,纠正那些不恰当的消费观念。

对上海来说,进一步倡导、培育恰当的消费观念,是持续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我们要设法在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之间构建形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正向互动关系,从而让消费更好发挥其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10-13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