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曾经这样写冰心:她是一盏明灯。灯亮着,我不会孤独-LMLPHP

冰心先生伏案疾书

今年是著名作家冰心诞辰120周年。她的一生是历经百年的勇敢而美好的实践: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对爱的价值,爱的力量,爱的美好,最坚定的表达。

我翻阅着厚重的《冰心全集》,目光流连于八卷本的目录,心里泛起万千感慨,这是中国现代女性持续近百年的文学创作,凝结着她经历风云激荡的20世纪,人生百年的生命体验。她被尊称为“世纪老人”,冰心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文本,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新青年、女作家的心灵史,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的写作成就。

巴金曾经这样写冰心:她是一盏明灯。灯亮着,我不会孤独-LMLPHP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冰心全集》

爱是人性中的光亮,是生命的颂歌,是她对生命的真切体验后,对人生领悟的提炼,是内心力量的释放,成为她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的方式。爱与美的结合成为她的人生与文学结合的方式,爱,童心,自然成为她文学创作的主题。她的作品清新而隽永,温煦而有力,感性的灵动与理性的坚毅融为一体,成为爱与美的发光体,是散发着馨香的小桔灯,是闪烁着光亮的灯塔,映照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

“我想看守灯塔去,这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想到冰心,我就会想到大海,在心里生成着她和大海的各种相遇:她在晨光中凭海临风,倾听着湿润的海风与万顷碧波的侃侃而谈;她在夕阳里观潮凝思,阅读着斑斓晚霞对辽阔海天的晕染描绘;她在月光下极目远眺,寻找着茫茫夜色浪涛暗涌中的闪烁灯塔……

在童年时代,她跟随父母从福州到烟台,常常独自一人在海边岸上听潮来潮去看云舒云卷;在青年时代,她告别故乡和亲人,从北京到上海登上邮轮,远涉重洋出国留学,经历半月的海上航行,她对大海有着怎样的深情?我在《寄小读者》中,听到了她的真切告白:“大海,犹如母亲,大海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大海的爱是归心低首的……”

巴金曾经这样写冰心:她是一盏明灯。灯亮着,我不会孤独-LMLPHP

《寄小读者》

1923年8月17日,“约克逊号”邮轮从上海出发,穿越浩瀚的太平洋。冰心和百余位学子乘坐邮轮,踏上了异国求学的人生旅程。

湿润的海风掠过她的头发,邮轮推开黑暗,行驶在太平洋上,她凝望着海面,似乎有着微弱的光亮,那是从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在她的心里闪烁的光亮……

“爹爹!我想看守灯塔去。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整年整月地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

年少的冰心当然明白,要做光明使者的艰难,但她的内心有一种坚定的声音:“我不怕冷寂,爹爹!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

这是独特的自我构想,真诚的人生愿望,从冰心的少年时代就涌动于心,她请求在海军部工作的父亲帮助她实现自己的心愿。父亲赞许、理解她的选择,“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却无法满足她的心愿,因为灯台守不要女孩子!“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当年父亲对她的安慰和勉励,后来成为她人生的写实。

“不论我走到哪里,都要把热爱你们的心,带到那里!我要不断地写!”

冰心确实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看守灯塔,而是用一生的创作,凝结着爱与美的文字为我们点燃了心灵的灯塔,那不息的光亮穿越时空,伴随着一代代人在生命的大海上乘风破浪。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1919年8月冰心在《晨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时,首次使用“冰心”这个笔名。

巴金曾经这样写冰心:她是一盏明灯。灯亮着,我不会孤独-LMLPHP

年轻时的冰心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她以诗句书写着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凝成短诗在《晨报》发表,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韵,赞颂着母爱和自然,以童真赤忱之心,探索着人生,犹如涓涓春水流向读者的心田,给忧思中探求未来的时代青年带来慰藉。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境隽永,显示了冰心独有的诗学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被茅盾誉为繁星格、春水体。

1921年冰心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出版了小说集《超人》,努力实践着“为人生”的艺术宗旨。1923年她出国留学前后,开始发表《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要把热爱你们的心,带到那里!我要不断地写,好好地写,把我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只要我觉得你们会感兴趣,会对你们有益的,我都要尽量地对你们倾吐。安心地等待着吧,我的小朋友!”

还在养病中又将赴美留学的冰心,看见《晨报》副刊特辟的栏目,就投入了一腔赤子之心,开始了“寄小读者”的散文写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清新之风。无论是在准备行程的忙碌中,在京浦路的旅途上,还是在千里迢迢的海上航行中,冰心都没有停下给小读者的写作:从告别北京和亲人,来到上海候船启程;从太平洋东岸的上海,到大西洋东岸的波士顿,在近一个月的长途旅行中,北国到江南的沿途景象,浩瀚大海的万千气象,自己内心的百般思绪,她都向小读者们娓娓道来;初到美国的校园生活,对故国家乡的思念,美国旅行的见闻,她因病疗养期间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对深厚母爱的感恩,她都向小读者们细细描述:“窗内虽然没有满架的书,窗外却旋转着伟大的自然”“她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玫瑰花的香气也是无声地赞美着她们的自然母亲的爱!”

巴金曾经这样写冰心:她是一盏明灯。灯亮着,我不会孤独-LMLPHP

冰心的座右铭: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冰心写下了《寄小读者》29篇通讯,她叙写自己真切的人生体验和心灵感悟,她告诉小读者自己思乡心切时,特别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对心灵的慰藉,她收到弟弟寄来的《历代名人词选》后的喜出望外;自己停课养病时,尤为敏感日月星辰自然万物对生命的滋养,她足踏枯枝,静听树叶微语,呼吸着清风中松枝的香气……

23岁的冰心第一次离开父母亲人,在异国他乡求学深造,她不讳言自己的思乡离情,但她以经典诗词与中国文化心灵相守,她不掩饰病中孤独,但她以飞雪细雨碧树繁花与天地万物生息相通,她深知人的心中有了爱,有了春气,秋风是不会引人愁思的。她以自然万物滋润着自己的生命,她以五四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涵养着心灵的浩然之气,她在异国求学中砥砺成长,在独立思考中完善自我,她对时代与人生的理解与探索,她对自然和母亲的珍惜与厚爱,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赓续,汇成她文学创作的丰厚资源,开启着她与小读者的心灵对话,爱,推动着她的文学创作。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冰心都写下了《寄小读者》。从1923年起的29篇,1944年起的4篇,1958年起的14篇,到1978年,已是78岁高龄的冰心又开始写《三寄小读者》;共计10篇。回望她贯穿半个多世纪“通讯体”写作,她与不同时代的孩子恳切交流。“春水”,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田,“繁星”,辉映着几代人的心灵。冰心认为儿童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学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我的热切的希望》中她细致而谦逊地写道:“儿童的食物有多种多样,他们吃着富有营养的三餐,他们也爱吃些点心和零食,有时还需要吃点‘药’!不论是点心,是零食,还是药,我愿贡献上我微薄的一切。”叶圣陶评价她的篇章既“柔细清丽”,也“苍劲朴茂”。

“我还能思想,我还能叙述,我还能传播我的哲学,我会重建家园!”

1995年出版的《冰心全集》收入冰心从1919年至1994年的各类作品,包含译文、书信与题词。1919年8月冰心在《晨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时,她才19岁,1923年7月开始给小读者写作时,她才23岁,她的文笔流露着大家闺秀诗意而柔美的初心,时代女性温婉而坚毅的率真。她就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燕京大学,她以笃志而近思握紧了那支笔,为人生,为爱而书写,她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

历经70多年时代嬗变和岁月沧桑,她以睿智而淡泊握紧了手中的笔,为时代,为读者而书写,她依然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笔耕不辍续写新篇,年过八旬,她写下了《“生命从八十岁开始”》《中国的儿童文学》《70年前的五四》《我请求》《我感谢》《我的老伴吴文藻》……年过九旬,她又写下了《我的写作经验》《我与古典文学》《我与外国文学》……这是绵延一生的丰富写作,这是纯真心灵的充实人生。她以一腔热忱孜孜不倦地书写,为我们构建了充满着爱与美的精神家园。

2016年的春日,我徜徉在北大燕南园,穿过春草丛生的石阶,终于相遇了燕南园66号。我想象着90多年前,冰心轻盈的身影在春花间穿过,两层西式小楼安静倾听着喜鹊儿的喳喳声,这里曾经是冰心和吴文藻先生的家园。

从1929年到1938年,冰心在这里居住了九年。定格在我心里的有两张画面:一张是新婚燕尔的冰心和吴文藻双双搬入燕南园,一张是他们带着幼小的女儿匆促离开燕南园。都是树木苍翠的季节,但是多么不同的心境。

1926年冰心从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留学归来,被燕京大学聘为国文系助教。1929年吴文藻也从美国留学归来,被清华、燕大聘为教授。他们在赴美留学的邮轮上相识,他们相恋六年后,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1929年6月15日,一个端庄而现代的婚礼定格在了照片上,也定格在临湖轩的记忆中。

婚后,他们来到燕南园,布置刚刚竣工的新房。男主人最大的创意是请木匠在书房的北墙做了“顶天立地”的大书架,其余室内布置及庭院整修,全部都让充满审美情趣的冰心设计和操持。

冰心的客厅成了散发着书香和文化气息的阅览室。他们订了报纸与学术刊物,平时摆放在一张雕花红木桌上,朋友和学生们来访,他们往往随手翻阅一下新来的书刊。冰心还在院子里种植了不少花卉,丁香,紫藤,玫瑰。这是一段书香伴着花香的日子。

巴金曾经这样写冰心:她是一盏明灯。灯亮着,我不会孤独-LMLPHP

冰心在院子里种了丁香、紫藤、玫瑰等花卉,书香伴着花香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华的战火在中国大地上蔓延,1938年7月的深夜,燕南园66号的灯光依然明亮着。冰心看着熟睡中八个月大的女儿,一边快速地整理东西。天色渐亮,朝霞透过窗棂,给冰心、箱子和家留下了一张合影,这是在我心中生成的一张合影。

1938年北京的高校南迁,在云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冰心因为孕育女儿,才延迟了离开燕南园的时间。她将重要的物品都装进15个箱子,托人送往教学楼留存。冰心还将两人的日记、书信、照片等封存好,放在顶楼的橱柜里。冰心下楼,全家离开燕南园66号。此去南下昆明,家园中的一切会安然静候主人的归来吗?

1946年7月,冰心全家终于重返北京。又是树木葱茏的7月,冰心回到北京的燕南园,走进熟悉的66号小楼,原先自己亲手种植的丁香、紫藤、玫瑰……已经踪影全无;家里也是面目全非,她亲手收藏在二楼的珍贵物品全部消失,存放在教学楼的15箱物品也是片纸不存。原来,燕南园曾被日本宪兵占领。

她心情沉重地来到未名湖畔,绿柳轻扬,塔影清俊,往日的记忆在心里回放……她沿着湖畔绕湖而行,那郁结心绪随着湖水流动,冰心坚定地对自己说:“战争夺去了毁灭了我的一部分的珍宝,但它增加了我的最宝贵的,丢不掉的珍宝,那就是我对于人类的信心!我还健在,我还能思想,我还能叙述,我还能描写,我还能传播我的哲学,我会重建家园……”

这一切不是我的虚构,而是我从她的散文《丢不掉的珍宝》中,听见的细细诉说……时光流转,世事变幻,冰心不仅重建了自己的家园,更是以爱和智慧建构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评论家李子云曾经和我深谈过她心中的冰心与她所见的冰心,冰心为人与为文的浑然一致,给她留下了至深至美的印象,她几次探望冰心,那种欣喜和感悟成为她生命中流动的春水。

她从小就读过《春水》《繁星》和《寄小读者》,是冰心最早将她引入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领域。《寄小读者》像是一把打开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钥匙,让她对古典诗词若有所悟;从冰心的译作中,她迷上了泰戈尔的《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巴金曾经这样写冰心:她是一盏明灯。灯亮着,我不会孤独-LMLPHP

《小桔灯》

1984年她赴京参加作代会时,和夏衍先生一起探望了住院治疗的冰心,她在接受静脉滴注,但是没有病中的压抑和烦闷,而是在“老大姐”“小老弟”的亲切称呼中畅快交流,谈及老伴,谈及文坛,谈及人和小动物,花香氤氲,笑语轻盈,让李子云想到了冰心当年在沙穰青山疗养院中写给小读者的两句话,“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子云老师再次看望冰心先生,是在她的老伴吴文藻先生辞世才过周月,在人生巨大的变故面前,心怀深情的冰心以通达的态度对待至亲伴侣的离去。她安详平和地说:“生老病死,人不可免。早几年我们已有准备,立好遗嘱。凡是题名送我的书和画,我全部捐献给我的‘小老弟’(巴金先生)倡办的中国现代文学资料馆。我安好,孩子们才安心,我不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冰心对于生与死的透彻理解,始终呵护他人的自控力,让李子云感到由衷的敬佩。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到访过冰心居室的友人都会留意这悬于客厅墙上的条幅。这是她从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中选出的诗句,留学美国时,她曾经委托表兄请梁启超先生为她书写。世事变幻不以人定,胸中海岳由己修为,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无论世事更替居所变化,这幅字不仅悬挂于室,更是珍藏于心,冰心以此自勉,度文学生涯阴晴岁月,成为她的生命气度、人生意境的注解。

冰心的居室质朴而清雅,宽大的写字桌上会有阳光和猫咪的造访,每天下午猫咪都会在她的身边和书桌旁陪伴。我联想到了文集上的那些篇目,一篇篇文章,一封封书信,就是她在这书桌上完成,致巴金、致萧乾、致王蒙、致铁凝、致王安忆……抵达一个个文坛不同代际作家的手中。

1994年1月3日冰心在巴金画像旁题写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此际当以同怀视之。”1994年5月20日巴金回复冰心的题字:“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巴金曾经这样写冰心:她是一盏明灯。灯亮着,我不会孤独-LMLPHP

冰心与巴金的合影

这是他们对绵延60多年的友情最真切最凝练的表达。巴金给冰心的书信写道:“我需要的是精神养料。你的友情是更好的药物,想到它,我就有巨大的勇气。”冰心回信说:“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

他们的一生有着共同的主题:爱。他们爱亲人,爱文学,爱人民,爱中国,他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相知相惜的知音,他们是时代风云变幻中一路同行的挚友,他们的友情纯粹而隽永,真挚而丰厚,历经岁月的沧桑而弥足珍贵,呈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襟怀与风范。

百年的斗转星移,科技的快速发展,站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时代,融媒体时代让地球村成为现实而不是幻想,但天涯若比邻的体验,是需要心与心的相通;而现代人处于过度信息的喧嚣和包围中,常常体验着比邻若天涯的疏离,这也是现代人面临的情感困境。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这是冰心在1924年写给小读者的话语,也是她一生的践行,她是用爱温暖自己生命的人,也是用爱照亮读者前行的人。爱,不是无视荆棘和痛苦的存在,而是在曲折艰辛中的砥砺前行,是人的现代性的觉醒。鲁迅对改造国民性的深刻揭示,冰心对生命之爱的温暖告白都是以文学的方式建构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基本走向,推动着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爱是连接个体与个体,一代人与一代人,民族与民族之间柔韧而结实的纽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多次题写的话语,是她一生吟咏的主题,也是她不懈创作的动力,是她为长路漫漫的现代人点亮的灯塔,那些绵延世纪、历经淘洗的文字,以爱与美抚慰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我们是不同代际的小读者。

图片综合自豆瓣、搜狐、当当网等

10-14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