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耳鼻喉科门诊咽炎、喉咙不舒服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为什么一入秋就容易上火喉咙痛?咽喉炎到底怎么防怎么治?
近日,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李云英教授送出了日常生活养护咽喉的最全攻略。针对不同症状的食疗茶饮养生汤粥健康操,总有一款适合你!
咽炎喉炎别再分不清
李云英说,咽和喉其实并不是同一个部位。“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咽炎和喉炎是不同的两种病,发病时也有不同的表现。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是咽痛、咽干、咽痒、咽灼热感、异物感、“吭喀”清嗓、咳嗽 ,恶心干呕等咽部不适;喉炎是喉部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嗓子发炎了,其表现以声音嘶哑,嗓音改变为主。
此外,喉作为重要的发音器官,用嗓不当是喉炎的常见病因,喉炎绝对不能按单纯咽炎那样治疗,要注重发声功能的康复。
秋天为何易咽喉不适
咽喉类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几乎可以达到一半。而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秋季尤其是咽喉炎的发病高峰期。一方面秋季空气干燥,环境中粉尘烟雾增多,容易对咽喉部造成刺激;再者天气骤热骤冷,早晚温差加大,干冷刺激咽喉,很容易使咽部黏膜受到外界细菌病毒侵袭,诱发炎症;从人体内环境讲,秋燥会导致人体伤津耗液,咽喉失养,发生炎症。
尤其是对于用嗓频繁的职业人群,如教师、播音员等,喉部和咽部黏膜在强气流的长期冲击下,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同时影响咽喉部腺体的分泌,容易在秋季特定环境刺激下出现咽喉干痛不适,声音嘶哑。
秋季同时还是鼻炎的高发季节,鼻炎发作导致鼻塞,往往需要张口呼吸,冷空气没有经过鼻腔过滤,直接刺激咽喉部,也可引起咽喉炎。
这时,如果再叠加熬夜疲劳、烟酒过度、辛辣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身体免疫力一下降,咽干咽痛各种不舒服就找上门来了。
防咽喉炎还得靠节制
咽喉不舒服虽然极其普遍,但如果不重视,也可以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急性咽喉炎治疗不当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咽喉炎导致的异常发声,影响形象、就业;严重的可影响呼吸、吞咽,危及生命;若咽喉部感染向上蔓延,波及耳、鼻,可导致急性鼻炎、鼻窦炎、中耳炎;向下发展,可侵犯气管、肺等下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
李云英说,要及时积极治疗咽喉炎,从病因上需要避免粉尘、有害气体等的刺激;纠正不正确的发声方法,避免过度用嗓。同时也要积极防治鼻及口腔的慢性炎症,清除病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那么,如何预防咽喉炎呢?李云英提醒,生活上的“自律节制”是很重要的。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戒烟戒酒、远离二手烟;其次是尽量避免饮用咖啡、酒、浓茶和碳酸饮料;另外还要保持良好的起居习惯,不宜过度疲劳,保持心情舒畅。工作和居住环境好维持空气清新和流通,改善室内过于低温、干燥的情况;在粉尘、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下建议戴口罩。
用嗓多的人群,要注意护嗓,合理使用嗓音,避免大喊高歌、长时间讲话用嗓过度,出现轻度发声疲劳症状要让嗓子休息;教师应避免连续的课时安排,大课堂建议借助麦克风等减少嗓音负担。
李云英提醒,长期频繁发声的职业人群,如果有发音不当的困扰,建议接受专业的发音和康复训练,耳鼻喉科医生在这方面也能够提供有效帮助。
养护咽喉要合理饮食
从养护咽喉的角度来说,要注重加强营养,适量进食奶类制品、精肉、鸡蛋等;多食水果;多喝水,让喉咙保持湿润;少吃或不吃酸、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及薯类、糯米类等难消化食物;三餐不要过饱,餐后不要立即躺下,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咽喉病大多为阴虚火旺之证,忌油炸、油煎、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少食如牛肉等燥热之物。
护嗓推荐五道茶饮
咽喉痛:金银花15克、菊花15克、薄荷5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
咽干:玄参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芦根30克、甘草10克。
咽喉异物感:柴胡10克、薄荷5克,紫苏梗10克,合欢花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咳嗽痰多:桑叶15克、枇杷叶15克、龙利叶15克、陈皮5克、罗汉果15克、甘草5克。
声音嘶哑:菊花10克、胖大海10克、麦冬10克、木蝴蝶10克、咸竹蜂3只,生甘草10克。
以上茶疗方煎水或开水冲泡后代茶饮即可。
再送五道秋季养咽粥汤
薄荷粥
做法:鲜薄荷30克(干薄荷10克),粳米60克,先熬粥后下薄荷煮沸,调味服食。适用于咽痛咽干者。
银耳百合莲子粥
做法:粳米200克,水发银耳30克,百合30克,莲子30克。量水煮沸,改小火煮40分钟即成。适用于咽干肺燥,心烦失眠者。
无花果瘦肉汤
做法:无花果5个,猪瘦肉250克,煮汤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肺燥之咽喉部干痛者。
石斛麦冬橄榄瘦肉汤
做法:石斛30克、麦冬30克、橄榄3个、猪瘦肉200克煲汤。适用于咽干喉痛,声音嘶哑者。
川贝冰糖炖雪梨
做法:川贝母粉3克,鸭梨1个,冰糖10克。将梨洗净去核,把川贝母粉倒入梨中,再把梨盅放入蒸碗盖好,在蒸碗中加入冰糖和少许水,隔水蒸约40分钟即可。连梨肉、带汤水一起食用。适用于咽干咳嗽有痰者。
来源:广州日报、光明网 图丨本报资料图片,摄影:袁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