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当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第一曲《告别》今晚在上音歌剧院舞台上朗诵时,台上台下尽皆动容。蔡程昱、方书剑等青年学子献演“青春版”,丝毫不因为年轻而缺少感染力。1200个观众席因为疫情防控要求只开放了75%,但气氛丝毫不弱于以往的满座。有观众跟着默默朗诵,也有观众跟着无声哼唱。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重量级红色经典,已经“55周岁”的《长征组歌》,感染过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是中国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IP。
“我们复排时,其实第一个定位就是当代的年轻人向那一代年轻人致敬,是那一代年轻人拿生命、用鲜血、对革命信念的坚持,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此前接受采访时院长廖昌永表示。《长征组歌》的诞生是参与过长征的肖华上将,将沿途经历和感悟回忆出来写成诗歌,再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组织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谱曲完成的。长征精神,成为这部大型声乐套曲感染人的内核。而用音乐来讲故事,用音乐来讲红色传承,是上音的优势和特色。复排的版本,也因此能够像几十年前的经典版本首演时一样,直击人心。
“‘你太爷爷是长征的时候失踪的,他是烈士。’小时候缠着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老人摇着扇子眯着眼睛,所有的故事都有这个熟悉的开头……而他结尾时的叹息,我现在或许听懂了,‘我真想去看看他啊。’”首演前夕,有市民在网络上发长长的留言,表达了对《长征组歌》首演的向往。演出效果不负众望。“太震撼了!”观众吴小姐说,“我就是冲着《长征组歌》来的,结果没想到,舞台效果会这么棒,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更重要的是,真的会被先辈们的革命乐观主义所感染,觉得现实中的一点点小挫折算什么。这也算是我们自己应该继承的新时代长征精神吧!”
15日至17日连续三场的“首演系列”,廖昌永领衔的“群星版”将在最后一天压轴登场。长征精神的传承,和上音薪火相传的传统,将在这三天的上音歌剧院,完成一次跨越几个时代的握手。
“我在等一个振奋人心的夜晚”
从上音将复排《长征组歌》的消息传出去开始,外界就对新时代版的诞生,充满了期待。《长征组歌》词作者肖华上将后人肖霞女士在获悉上音复排这一红色经典的消息后,欣然同意担任艺术顾问。
珠玉在前,上音会复排出怎样的水准?“六个系,全学科,全员上阵,我们是集全校之力,来复排的这部伟大作品。”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表示。制作人尤继一说:“作为献礼建党百年的重要项目,我们一开始就决定,新时代版一方面原汁原味保持作品的经典风貌,另一方面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做出适当的创新,体现上音特色,融入上音的学术和实践优势。”
长征是20世纪人类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尤继一透露,上音的新时代版“首先新在‘跨越时空’这四个字”,“ 1934年10月,一群平均年龄20多岁年青人,告别瑞金根据地父老乡亲,走上长征之路……80多年后的同龄人是如何跨越时空,在精神上、心灵上靠近那个年代长征的同龄人,从而了解、体会这种壮举,隔空学习、致敬?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是主干,是内在!”
而在舞台呈现上,保留60年代经典版经典元素的同时,新时代版也做了不少创新。比如服装方面保留了郎诵演员着红军服装,同时合唱团和乐队的服饰都作了很大改变,新服装“左手臂上红条、红袖章做了缩小再现,而胸口和女生领结上,都加了上音的logo,点出主题:跨越时空,致敬前辈同龄人。”新媒体的使用也堪称一大亮点。每一幕郎诵时的影像,以毛体和当时转移地图、主要标志建筑、地点叠加再现。此外,还用了纱幕结合天幕打造立体视觉效果。“最最新的,是分别在头尾加了《启》和《望》二个篇章,以史诗般视觉效果推出。《启》是致敬前辈同龄人,《望》是走好当下祖国建设长征路。”尤继一说。
作为整台演出的“基座”,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的作用不可或缺。管弦系主任刘照陆透露,首演台上观众看到的只有100人的乐团,但实际上乐团在底下的排练是有150多人,“比演出要求的编制多了一倍,但我们不分AB角,做这样的准备,一是让所有的学生受到教育和长征精神的熏陶,还有就是为后续‘重走长征路’的巡演做准备。”
在首演中登台的声歌系学生蔡程昱,领唱了《过雪山草地》一段。“红军不怕远征难”,蔡程昱说,为了在舞台上表现好,同学们都在背后做了很多的功课,既有演唱技巧专业上的,更有在历史背景方面的思考和琢磨。“整个创排背景,包括当时红军长征的历史,歌词传播,整个音乐结构的部分等。”
而在《四渡赤水出奇兵》中领唱的音乐戏剧系学生方书剑,在登台之前特意发了一条微博,“我在等一个振奋人心的夜晚”。他说,“昨天我们内部演出,我在台下和大家一起观看的时候,热泪盈眶。我就在想,明天我自己站上这个舞台,我会怎样才能充分演绎出伟大的长征精神?这部经典的作品,已经被很多乐团、艺术家演绎过了,如今上音集全院之力去共同完成的这件事,我能够参与到其中,而且今天是首演场,我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
亲身演绎,还有比这更好的“四史”教育吗?
复排这样一部重磅作品,除了回馈社会、提供高水准文化食粮,上音方面表示,更期待能让青年师生们在传承中感受历史的力量,在新时代也拥有热血青春。
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在复排过程中,还在剧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以多元方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艺术实践思政”,使全体参演师生、全院广大师生接受了一次伟大长征精神的心灵洗礼、一次鲜活生动的“四史”教育,更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所有参演师生的手机里,都存有一个“中国工农红军转移路线文字脚本”的表格——对太年轻的孩子们来说,只在书本里学过的“常识”,远没有细细剖开的一个个鲜活长征故事更能打动人。声歌系主任方琼一直在指导学生们怎么才能唱得更加情深意切:“我们希望,在学习排练过程中,所有演职人员也都要发扬长征精神,将艰苦卓绝,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必胜信念,始终植入当下。”
作为一部史诗级的作品,主创团队也非常严谨地对待从创作到排练涉及到的每一处史实。剧组特意邀请党史专家李琪、扬元华担任党史顾问。上音音乐学系系主任王丹丹在观看了演出后感慨:“声乐套曲《长征组歌》是一曲激情澎湃的英雄颂歌,以毛主席的诗歌为叙事线索,聚焦几个关键场景与事件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直至祝捷与大会师,写实性地讴歌了长征的史无前例,伟大胜利。中国革命史中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今晚由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共同演绎,交响乐队融合民族器乐,诗词朗诵媲美歌曲合唱,美声咏叹联袂‘民声’吟哦,动生影像叠置流态音声,新版本的跨界融汇着实引人入胜!对于上音的青年学习们来说,还有比这亲身演绎、深入探索的形式更好的‘四史’教育吗?”
深入学习之后,师生们也将随新时代版《长征组歌》踏上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音方面透露,首演过后,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就将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的巡演,明年的“重走长征路”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接洽中,让新时代青年人传承的“长征精神”继续“播种”。
图文素材: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