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延误就诊太可惜!”主委医生梳理十大骨质疏松误区-LMLPHP

“人人都在说骨质疏松,真正对骨质疏松防治了解的,不是多,而是太少!中老年人往往在骨折很严重了才来看骨质疏松门诊,真的太可惜!他们来了之后都会说一句话:来得太晚了,之前不知道找谁看……”今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章振林说,围绕“骨质疏松”的有效科普还有待加强。

两年前,国家卫健委发布首个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32%,其中男性为10.7%,女性高达51.6%。在骨质疏松人群中,50岁以上的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只有3.7%。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创办22年来首次发布中国主题——“强健骨骼,远离骨折”。值此科普宣传日,章振林说,有关骨质疏松的误区太多,梳理十大常见误区,希望引起重视。

误区 1:骨质疏松症是自然衰老的现象,不需要治疗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是不碍事的小病,并非如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指出,全球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因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只有及时通过药物干预及生活方式改变来治疗骨质疏松症,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误区2:“骨质疏松”就是“骨质疏松症”

很多老人拿着写有“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报告单就诊。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稀疏等变化可以在影像学上表现出来。但并非所有“骨质疏松”都是“骨质疏松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骨病,需要结合骨密度检查或骨质疏松性骨折来诊断。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质疏松者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根据骨密度检查、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史等综合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误区3:只有老人才要防治骨质疏松症

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但是,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加速骨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人也应引起足够重视。通常在35岁前后,人体骨量达到峰值,此后随年龄增长,骨量开始流失,若不及时储备骨量、补充钙质,骨骼质量就会变差,进而引发骨质疏松症以及骨折等一系列问题。

误区4:靠感觉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症

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病变初期甚至中期,都不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当出现腰背痛、骨折后再去诊治时,往往已为时过晚。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检查以及脆性骨折史。为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

误区5:治疗骨质疏松症,自己吃点药就可以了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不仅在于腰酸背痛,而在于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一旦跌倒,很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危害极大。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年人跌倒非常关键。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误区6:得了骨质疏松症,补钙就够了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症是缺钙所致,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或钙剂就能治好骨质疏松症。实际上,骨质疏松症患者若单纯补钙,能被吸收的钙量很少。首先,钙被人体摄入后,需要维生素 D 的辅助才能被转运和吸收,必须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才能达到更好的补钙效果。其次,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虽然可以延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但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钙剂和维生素D仅仅是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还需要与其他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联合使用,才能达到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功效。

误区7:喝骨头汤能补钙

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能补钙,事实并非如此。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很低。1kg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钙含量仅为20 mg左右。按成人每日需要800mg钙计算,需要喝300-400碗骨头汤才能满足人体的钙需求。另一方面,骨头汤里含大量饱和脂肪酸,过多饮用对健康不利。补钙效果最好的食物是牛奶,平均每100 ml牛奶含钙100mg,若每天喝500 ml牛奶,就能补充500mg钙。酸奶、豆制品、海鲜等食物含钙量也较高。

误区8:补钙会引发肾结石

为明确钙与肾结石的关系,哈佛大学医学院曾进行过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调查,观察了 45619 例年龄在40-75 岁、既往无肾结石病史的正常男性,随访4年结果显示,钙摄入量与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而动物蛋白质摄入则与肾结石形成风险呈正相关。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在绝大多数国家,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形式,占肾结石的 50%-70%。钙在肠道内与食物中的草酸盐结合,可减少后者的吸收,从而降低尿中草酸盐的浓度,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风险。

误区9:骨质疏松症患者宜静养

一些骨质疏松症患者听说这种病容易发生骨折,不敢多动,更不敢锻炼。这种做法欠妥。要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持续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十分必要。长期卧床或静坐会加速骨量丢失,导致恶性循环。预防骨折的关键在于防护,防止意外跌倒。即使是卧床不起者,也应经常让家人用轮椅推着去户外晒晒太阳,帮助活动肢体,以免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误区10: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的是提高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易倦、疼痛、身高缩短、反复出现的肌肉抽搐和非暴力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降低骨折风险,改善或消除乏力、易倦、疼痛、肌肉抽搐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骨密度的提升只是疗效判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章振林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误区非常多,这些大部分是老百姓口口相传或者自己上网查询的,这种“自导自演”的治疗不仅收效甚微,更是危险的,会耽误病情,一旦发生骨折就追悔莫及了。所以,如果通过自查发现自己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或已发生骨质疏松症,一定要找到骨质疏松专科医生帮助您制订详细的诊治方案,并且遵从医嘱,规律随访。

10-20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