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巡检、全天候自动检测、借力5G科技——进博会打造“云端”保电新模式-LMLPHP

“越办越好”的进博会,需要最可靠的电力服务保障。今天上午,记者走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1000千伏特高压练塘变电站,实地探访“世界会客厅级”的保电工作体系,揭秘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的运用如何确保进博会期间供电“万无一失”。

全天候24小时监控、多轮精细排查,重要供电设备“零缺陷”待命进博会

精细化巡检、全天候自动检测、借力5G科技——进博会打造“云端”保电新模式-LMLPHP

进博会前,国网上海电力对1000千伏特高压练塘站4号主变开展年度检修

“1000千伏特高压练塘变电站刚刚结束设备集中检修,正以更健康的状态投入进博会保电工作中。”练塘变电站站长毛颖科告诉记者。

作为上海电压最高的变电站,也是外来电入沪最重要的“落脚点”,练塘站负责将1000千伏的外来电变换为220千伏或110千伏,输送给诸光站和蟠臻站,继而由后者变换为35千伏或10千伏的电力,供国家会展中心主场馆使用。

练塘变电站运维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机器人和高清视频联合巡检系统对特高压设备开展精细化巡视的作业流程。机器人“瓦力”可谓是“千里眼”、“顺风耳”,既可以看清几十米高的变压设备上的仪表数值,又可以通过红外测温和声纹识别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瓦力能监测全站2千多个红外测温点和自动识别1千多个表计,在确保精准的同时还能大大提高运检的工作效率。”毛站长说,机器人瓦力与高清视频联合巡检,能够实现对站内重要设备运行状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是目前国内应用于变电站内最先进的智能巡检装置。”

精细化巡检、全天候自动检测、借力5G科技——进博会打造“云端”保电新模式-LMLPHP

巡检机器人“瓦力”

进博会的供电安全,与上海市主电网的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国网上海电力在刚刚结束的电网秋季检修中,共完成三轮、近800项集中检修,确保重要设备“零缺陷”进入进博保电期。除主电网外,国网上海电力按照“进博会场馆、保电核心区域、非核心区域”三级范围进行巡检和隐患排查,累计巡视线路3277余公里,完成重要配电站巡视308座次,线缆巡视730条次,设备隐患治理率达到100%。

据悉,目前上海电网主网所辖130多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5400多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已全部进入全保护全接线状态,同时,分布于全市的129个抢修基地、173个抢修驻点、5000余名抢修人员、近1000台应急抢修车辆也已全部到位。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打造的升级版“世界会客厅”保电工作体系,力争实现“确保场馆供电万无一失、确保城市基础设施供电万无一失、确保全市生产生活用电万无一失”的进博保电目标。

智能科技手段打造“云端”保电新模式

精细化巡检、全天候自动检测、借力5G科技——进博会打造“云端”保电新模式-LMLPHP

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前线应急指挥中心与会展中心现场指挥点、现场保电人员共同构成了“云端保电平台”。

在进博会前线指挥中心(诸光站),记者看到这样一张“网”:整个电网供电路径、实时负荷、异常报警以及抢修进度动态显示,均以动态的方式在交互大屏呈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刚刚迭代升级的全景智慧保电3.0系统,整合了人员、物资、安防、后勤等多个模块的管控系统,借助这张“网”,如果发现异常,指挥人员可以迅速向各级保电单位传达指令。“升级后的系统搭载了智能语音助手小电,可以帮助指挥人员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与此同时,在场馆内的保电现场指挥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部173个负荷采集点、1133个温度采集点和1346个开关状态量的信息,都同步接入到系统之中,赋予了现场指挥人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感知能力。

而现场保电团队所装备的一系列“高科技”则更为抢眼。诸光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借助5G和融合指挥平台技术,现场保电工作人员只需手持移动设备,就可与后台指挥系统无缝联接,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个可移动的“指挥部”;运维人员头部佩戴的AR眼镜,能帮助实时查看设备运行工况,自动显示设备参数,并进行故障信息的上报;而针对防疫要求特别开发的智能手环,则可以定时检测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并形成健康轨迹报告。

10-20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