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产学研”壁垒,国产医疗设备正在发力-LMLPHP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迅速,但医疗装备行业关键零部件、高端创新仍需加强。4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提出,加强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应用,推进高端医疗装备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日前,“科技战‘疫’,筑牢公共卫生防线”专家思享会在沪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接受实战考验,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未来要继续打破“产学研”之间的壁垒,实现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中国第一批“吃螃蟹”引进国产医疗高端设备的医院,该院副院长顾建英表示,近年来本土企业强化研发实力,在大型放射诊断设备、心电设备、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发力追赶,部分设备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王育介绍,该院正在使用的国产大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包括CT、MR、PET-CT等等。此外,国产手术机器人也已在仁济医院广泛使用,今年7月,仁济医院脊柱外科为一位患有罕见的“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畸形”的15岁患者成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实现了国际医学界的新突破。

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战略领域,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产学研”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壁垒。医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却无法直接向企业研发人员提出反馈;企业研发部门也很难接触达真实的医学场景,研发的产品未必适合临床需求。产学研之间的分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的实现。

“医生技术再怎么高,手术做得再好,力量也是有限的。但是科研体系的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款新药可能拯救几百万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龚启勇以抑郁症为例介绍说,该院正在联合国产设备厂商,共同打造基于精神影像体系的磁共振一体化治疗设备,“一方面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另一方面判断抑郁症的治疗靶区,同时还可以进行干预、调控,全程都是无创的”。

“国产厂商首先要自强,从产品质量上赶超国际领先的水平。同时,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坚持需求导向,深入了解临床的“痛点”问题,产品和需求相互磨合,交互提升。”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表示。

10-21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