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大学科技园不必“十项全能”,但要学会“广结善缘”-LMLPHP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作为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理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潜心深耕。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成果“落地”“入市”的中试平台,理应成为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基地。

高校作为知识的供给者,在科学研究方面着重解决的是从0到1的突破。大学科技园应扮演好“接力者”的角色,努力完成从1到10的跨越,并将“接力棒”传递下去,让更多企业将10的能量放大到100乃至更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科技园应着力强化三种能力。

首先是发现能力。大学科技园应练就一双“慧眼”,一方面要建立信息收集的机制和渠道,及时了解和把握高校相关学科的重要科研进展,及时了解知名学者和活跃团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通过运用知识图谱、技术雷达等分析技术,从大量的科技成果“弱信号”中去伪存真,见微知著,发现具有开发价值和商业机会的线索。另一方面,要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深刻理解创新型企业潜在的技术需求。综合以上两方面的研判,在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后,大学科技园应组织专业力量,着手进行“概念验证”,论证各种创新想法、论文及专利成果的商业化可行性,进而作出是否具有转化价值的判断。

其次是链接能力。囿于人力资源、专业深度等因素,大学科技园自身不太可能也不必“十项全能”,关键在于能“广结善缘”,要善于集聚和链接各种功能性资源,构建高校知识供给与企业技术需求的良性互动局面,将科学家的好奇心、企业家的进取心以及资本的趋利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科技创新来说,不少功能性资源分布于高校内外,涉及概念论证、技术熟化、企业孵化、政策解读、应用场景构建、市场研究、知识产权服务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创新想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化-商品化-创办企业”的全过程。大学科技园要扮演好“催化剂”和“黏合剂”的角色。

第三是转化能力。大学科技园的发现能力意在“选种”,链接能力主要是为种子的萌发和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良好生态。当这些条件初步具备后,“田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收成”。“田间管理”所指向的转化能力,是一种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体系化能力,具有多主体、全周期、高协同等特征。既涉及技术交易、企业孵化等“显性转化”,也关乎思想交流、知识互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提升等潜移默化的“隐性转化”,需要校内外不同类型的主体协同行动,需要各种功能性平台的“起承转合”。

大学科技园的当务之急是强化以上三项能力,并推动相应的管理机制改革,争取在加强创新网络内部连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0-22 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