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改革路,打创新牌,百年仁济再迎发展新机!10月20日,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简称“南院”)在成立8年后整建制并入仁济医院,回归拥有176年历史的仁济医院“大家庭”。据此,仁济医院正式开启“一城多院区”发展新模式,在“人民城市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号角下,“高质量”“一体化”成为“新仁济”发展的两大关键词,“新仁济”誓在新蓝图上书写新传奇。
在百姓期待中诞生
终结闵行区没有三甲综合医院的历史
海纳百川的大上海从来不缺好医院,但大多集中于黄浦江畔以西,随着浦东开发开放以及后来城市的“外延”不断拓展,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里总有一批好医院的“拓荒者”。2012年12月12日,仁济南院就在百姓的热盼中开业了。
仁济南院的出现,终结了闵行区没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历史,作为上海市政府“5+3+1”重点实事工程项目,“坚持公益惠民”和“承担医改试点”是这家新医院诞生之初就肩负的两大主要使命。
仁济南院开业之初就率先在4家上海郊区新建三级医院里开齐了急诊、儿科、产科以及血液透析中心等社会需求量大的科室。2019年,仁济南院儿科每月门急诊近9500人次,产科每月分娩140人次,急诊月均就诊逾2万人次,血液透析中心每月血透患者达2135人次,这些已居高位、且仍持续增长的数字凸显仁济南院坚持公益办医的努力与决心。
仁济医院南院护理部主任栾伟对开业第一天的场景印象尤深,“当天急诊一下子来了7辆救护车,当地百姓后来告诉我们,我们没去前,他们看病要么跨江去闵行区中心医院,要么去仁济总院,遇到急病要争分夺秒真是急人!”
开业近8年,南院目前共有41个临床医技科室,开放床位610张。仁济医院南院常务副院长李劲说,南院充分突出百年仁济的品牌与学科优势,母体医院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全部落户南院,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交叉学科、综合诊疗中心、国际培训中心先后落户仁济南院。
2014年6月,骨科、风湿科在仁济南院率先开设“风湿骨痛整合门诊”,该门诊正是依靠百年仁济在风湿免疫学科方面的优势,为疑难危重风湿病患者送去新希望。也正是基于这一平台,2019年7月,仁济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南院执行主任叶霜团队在顶尖期刊《新英格兰医学》在线发表研究成果——“托法替布可显著改善MDA5阳性的早期阶段的无肌病型皮肌炎-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生存”,为这一危重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这是一个完全诞生在南院的本土临床科研故事!”仁济医院副院长戴慧莉说,南院回归后,将为“新仁济”科研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4年8月4日,仁济南院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疗中心成立。该中心是由泌尿科与妇产科交叉融合而成立的专病诊治中心,结束了以往疑难盆底疾病患者泌尿科、妇产科、普外科“三不管”的历史。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吕坚伟说,该中心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治中心”,手术量已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更令他自豪的是,仁济南院成为一系列泌尿科新技术推广的“摇篮”。2017年7月,仁济南院泌尿科与放射科协作还成功完成全球首例骶神经3D打印导航技术的研发,并获国家专利,有望造福更多患者。
走过8年,仁济南院收获了“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更收获了患者的好口碑,很多从上海市中心迁入浦江地区的市民会这样说:家里老人过去在仁济西院(山东路上)就医,如今孙辈在仁济南院就医,仁术济世,情怀依旧。
公立医院改革再出发
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新仁济”
一家全新医院的开设,落地的不仅仅是建筑,更是新理念、新实践。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仁济南院自运行之初就积极践行医改试点。
在管理体制上,仁济南院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试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运行机制上,作为上海市医改试点单位,仁济南院于2013年1月起率先执行药品零差率,探索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这项工作为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奠定了基础。在分级诊疗方面,仁济南院是首批试点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服务改革的市级医院之一,有力支撑“1+1+1”组合签约分级诊疗改革顺利实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仁济医院南院率先在医联体建设领域引入并应用“赋能理论”,在闵行区东部地区构建了国内首个“1+X”多种模式区域医联体。该医联体融合了区域内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资源,包含公共健康资源、医疗机构、健康服务产业等,成为首个由三级综合医院牵头构建的区域健康服务生态体系,将医联体服务对象由患者创新拓展到健康人群,体现了市级医院在带动区域整体健康水平提升方面的潜能。相关成果荣获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新时代健康上海建设优秀案例”等诸多荣誉。
8年来,仁济南院的医改试点经验、成果通过现场调研、院际交流、行业交流等形式获得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开业至今已接待国内外考察团200多批。
“运行8年,仁济南院已建设成为一家学科较齐全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医疗业务领衔4家郊区新院之首。但对照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国家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要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仁济医院(包括南院区)的改革发展,还需要站在更高层面,对标更好水平,改革的步子还要更大些,动作还要更快些,必须谋定而快动。”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说。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让大众看到公共卫生体系的极端重要,大型医院又是城市公共卫生保障体系里的重要一环。2020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新一轮发展大幕即将拉开。“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对全新的仁济医院提出新要求、新思考。”李卫平说,“新仁济”将全面对标世界一流医学中心,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在多院区模式下谋求更高质量、更好水平一体化发展,在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过程中继续显示百年老院的作为。
以创新引擎驱动全面发展
“新仁济”目标打造亚洲标杆医院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的引擎必须持续向创新切换!仁济南院“回归”形成的“新仁济”将不仅仅是体量上的“扩容”,更是能级上的“迭代”,“新仁济”再出发,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已绘就。
仁济医院党委书记夏强谈到,以仁济南院与母体医院深度融合发展为重要契机,以改革和发展为第一要务,全新的仁济医院将实施突破性改革举措,通过“一盘棋”式规划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仁济医院三个综合性院区“高度紧密融合、一体化同质管理、适度错位发展”,目标将仁济医院整体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研究型、智慧型、国际化医学中心,成为亚洲一流医学中心的标杆医院之一。
聚焦这一建设目标,仁济医院将加强以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为主题的两个“平台”建设;聚焦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形成三大“学科群高地”(肿瘤学科群、大器官移植学科群、重症医学学科群);全力推进五个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纽带的“标准化诊疗、研究与培训中心”(泌尿外科诊疗中心、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心、妇女及生殖健康中心、消化病中心、医学教育与技能培训中心),加快推进医院国际化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医学共同体建设;着力加强对南院区的资源投入,保持南院区综合性不变,全面提升服务能级和运行效能,使之成为闵行及周边地区(包括奉贤和浦东部分地区)区域医疗中心。
“新仁济”也将联动更多资源,“两大平台”尤具深意,一是基础和临床研究转化平台,二是新药新器械孵化平台。在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医学院、医药企业等要素配置齐全,医院是产学研上下游要素的“交汇点”。根据“新仁济”对“两大平台”的规划,将打造5G智能化自动生物样本库、GMP实验室、Ⅰ期临床研究病房、生物信息中心以及临床研究数据库等科研共享平台,并联动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公司等多方推动生物医药、器械领域的创新布局,共同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器械、诊断试剂等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在造福患者的同时推动本土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蓝图绘就,保障“护航”,除组织保障、管理保障、人才机制保障,“新仁济”提及了第四点——智慧医疗建设保障。从疫情中走来,大型医院纷纷开辟“网络”这个第二战线,仁济医院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仁济医院成为上海首批互联网医院之一,此后“无感支付”“在线复诊”“医保脱卡支付”“医疗付费一件事”等智慧就医新体验在这家老牌三甲医院一次次跑出“加速度”。
仁济医院副院长王育说,“新仁济”将建好“一个中心”(多院区集成的数据中心),织好“一张网”(触及多院区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基础信息网”),以此进一步丰富互联网医院功能和内涵,充分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医学数据“跨院通办”,积极试点对接5G救护车、基于5G开展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护,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速建设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智慧医院”。
“新时代呼唤新发展,新发展孕育新动能。仁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有信心有决心以大视野、大格局全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使医院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锐气书写来自新仁济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篇章。”夏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