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少女筱雅之烦恼”-LMLPHP

▲《好姑娘光芒万丈》,小万工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不落俗套的青春小说,却意外的真实。高三的奋斗,藏在青春少年少女内心的萌动,梦想中的学校,理想的专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大多数人曾经历过的、为之努力奋斗拼搏过的无悔青春。看“光芒万丈”的好姑娘如何用亲身经历为青春正名!

【内容简介】

大众对青春文学存在深刻的误解,这个误解来自市场与作者、读者的“共谋”,仿佛无混乱不青春。《好姑娘光芒万丈》恰恰就是一本三观正、百分百正能量的,描述高中生的拼搏人生的青春小说。当代中学生面临情感、学业的双重压力,作者以自己(考入清华)和丈夫(考入北大)高中时读书的真实经历,记述了一段关于信仰、梦想、友情、爱情的青春奋斗的故事。

筱雅和李理是初中同桌,彼此爱慕但不言说,只是默默互相关注。筱雅初入重点班,期中考试倒数第一,班主任劝她转文科,一直爱慕筱雅的高中同桌何为也赠书邀请筱雅去文科班学习。筱雅固执地坚持自己考上清华建筑系的理想,通过努力,最终得偿所愿。

【内容节选】

序一   少女筱雅之烦恼

长篇小说《好姑娘光芒万丈》以16岁的筱雅为第一人称叙事主角,通过她(“我”)的眼睛,将高中最后两个学年以“一切为了高考”为绝对方针的高考校园文化一一铺展开来。在机械而高速运转的备考—迎考“工厂”中,鲜活的生命依然勃发:疯狂刷题,初恋的悸动与不安,班头(即班主任)的严厉与慈爱,校园霸凌,体育比赛,观看流星雨……虽然说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子,虽然“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是,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将一股地气注入全篇小说,使之具有一种区别于在此之前甚至是在此之后的高考校园文化的质素。这部青春小说以清新的文字拓展出崭新的而又不脱离生活的想象世界。

小说以《雅歌》中的句子为章节标题,在《好姑娘光芒万丈》的小说所叙之事与《雅歌》之间形成一种互文关系。也就是说,《雅歌》概括小说的叙事内容,与此同时,小说反过来正好贴合《雅歌》的含义。作者将《雅歌》视为情诗,从而使之与小说彼此映射。

举例而论,“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作为整篇小说开篇的标题,其中原因不言自明,刚刚分班进入高中二年级理科班的少女筱雅大胆地在心中称呼自己初恋和暗恋的男同学李理为“我所亲爱的”。这种才露尖尖角的爱情虽含蓄骚动却又蓄势待发,潜隐着一股执着的韧劲与汩汩的纯真。如此直抒胸臆的自我剖白为此后的叙事作了铺垫。读者可以预见筱雅会如《雅歌》中的书拉密女子一样主动追寻自己的良人。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章以此句为题,也因此确立了筱雅独特的基本的爱情法则,即真爱需要纯正、真实及正确的时间。就筱雅而言,虽然暗恋涌动,但是暗恋的对象对于“我”的情愫并无直接感知。即使如此,“我”也愿意等待,愿意让“我所亲爱的”自然而然生发出对我的爱恋。与此形成霄壤之别的是,后现代的爱情通常出于自我当下的私欲,而这种肉欲的爱情表达方式就是在情欲、虚构与虚假的时间演绎人间悲剧或杯水主义的离合游戏。李理虽然考上北京大学,但是不能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而筱雅已经在水木清华工字厅旁的自清亭里苦恋苦等待“那个穿着白色衬衫的牧羊少年”。“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将爱情推向高潮,成为经典的爱情宣言,也将小说推向叙事的制高点,向世俗主义宣告了一份属于筱雅、李理们也是小万工们的爱情宣言:我如果爱你,此爱无价。

本书正是通过这种互文、映射关系,不断推进青春爱情叙事的进展,从而将当代青年独特的爱情哲思有张有弛地表达出来。这种巧妙的运思通过“我”的眼睛所捕捉到的经验进一步呈现出其独特性,作者在并无新事的庸常与年复一年的高考校园生活中发现了细小的美好事物。

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与评估,“我”的学校也开展了素质教育实验月活动。因为每一门课都会有来自上级部门的巡视员听课,原来枯燥乏味的英语、数学、物理等主课老师都绞尽脑汁将课程组织得新奇有趣,与以往的课堂截然不同。

“跑票”是这部小说构建出的一个源自校园生活且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班头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独出心裁地发明了跑票。跑票成为“官方发布的可以自由交易的新货币”。跑票制度规定,每节体育活动课男生需要跑20圈,女生跑10圈,可以分别获得20张、10张跑票。无法完成任务的同学之间不得不进行跑票交易,即多跑一圈而获得的一张跑票可以转给别的同学,后者则可以免跑一圈,从而自发出现了由跑票衍生出来的替跑现象。不过,“为了鼓励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圣上同意我们互借跑票”。这样充满师生情谊的校园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幅新的高考文化图景,一转一贯刻板、严肃的高考集训营形象。

真爱不是卿卿我我的小天地。卿卿我我的小天地只有在旷达广袤的宇宙大天地的背景下才可以获得新的意义与归宿。只是难得一次的素质教育实践月活动原计划延续到期末,但随着一对学生私自外出观看流星雨的风波戛然而止。作者对现有的中学教育体制是有看法的,她写道:“班级和课程恢复了原有的设置,短暂的逃离之后我们又回到了理科实验班,所有的课外活动就像烈日下的水滴一样迅速湮灭了。我们仿佛是一台戏,因为观众的消失而闭幕,演员飞快地卸妆完毕,甚至连舞台都被打扫干净,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过,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过……”

这本小说将正处青春年华的莘莘学子之深爱、之浅恨、之重情、之轻愁(仇),痛快淋漓地跃然纸上。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不以情节上的曲折唐突博人眼球,不刻意玩深沉、玩叙事技巧,也正因此,这部清华建筑学院出身的“红色工程师”的自传体处女作,中国版“少女筱雅之烦恼”,更加青春,更加少女,也更加烦恼……

10-22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