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伯新手上路,与青壮年司机同道奔驰。这一幕场景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的申请者不得超过70岁。然而现在,公安部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了这一限制,这一幕场景即将变为现实。
暂且不论这是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至少,这是一件有必要的事。
驾驶证申请此前之所以设立70岁年龄限制,是考虑到老年人反应能力、视力等身体机能衰退,面对复杂路况或突发情况时可能会造成道路安全隐患。
问题是,制约司机的不是年龄,而是衰老。年龄增长必然导致衰老,但是衰老程度因人而异。此外,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老年人的身体越来越健朗,整体衰老的程度和节奏也已今非昔比。因此,单凭年龄来定义衰老显得过时,以年龄来分界“适宜开车”和“不适宜开车”更是一刀切的规定。
此次取消年龄限制,正是科学进步对于传统观念的修正,是中国与绝大多数国家的制度接轨,更是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这项改革与时俱进,势在必行。
改革的意义也绝不只是道路上多了几个司机。首先,允许老年人上路体现了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进一步接纳。老龄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尊老爱老经常流于讨论,而疏于落实。其实,关爱老人并不是简单地将老人设定为弱者,美其名曰“颐养天年”,其实是变相削减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老年人,尤其是身体硬朗的老年人,并不想早早地“归田园居”。对于这些“想走走”且“走得动”的老年人,社会应当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充分的出行自由。
当然,保障出行自由的权利不等同于大力提倡出行。驾驶证申请取消年龄限制,是为了让那些有意愿学车、且身体情况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有资格开车上路,并不是为了在老年群体里掀起学车的风潮,进而引发社会的担忧。因此,允许老年人领取驾驶证,必须以安全为底线,以科学为依据,严格执行配套体检,做到既不设置障碍,也不调低门槛。
其次,允许老年人上路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道路戾气的纠偏。昨天,“超速别车泼咖啡”的车主被判拘役3个月,这纸判决让人看到了国家整治“路怒族”的决心。
“路怒族”大多反应灵敏。他们也许能在别车或被别车时通过花式操作躲过眼前的车祸,但是他们的错误选择终会酿成大祸。对于一名合格的司机而言,反应固然重要,但判断更为难得。一名具备判断力的司机绝不会允许“路怒”滋生,自然也就避免了灾祸降临。而养成判断力,需要经验的积累。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多数老年人阅历丰富,持重平和,他们的判断力和心态是对“路怒”的中和,也能与严厉的惩处形成组合拳,共同维护正常的道路秩序。
年龄增长导致衰老,但不等同于衰老,允许七旬老翁开车上路,社会需要更多理解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