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英雄赞歌》: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来自黄浦江畔的英雄儿女留存记忆-LMLPHP

《不朽的英雄赞歌》围绕以上海子弟兵为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事件,探寻了我军以劣势装备打败美军陆战一师的原因。

作品在抗美援朝的大历史背景下,选取了从上海的视角切入,以小见大;片中的志愿军老兵、历史亲历者口述,以及一些珍贵的文物和档案资料,极具史料价值。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华儿女舍生忘死、众志成城。他们用血肉之躯,铸成共和国不可侵犯的尊严丰碑,也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纪录片《不朽的英雄赞歌》将于今天22:00在东方卫视播出,10月25日21:00在上海纪实人文频道重播。

《不朽的英雄赞歌》围绕以上海子弟兵为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事件,探寻了我军以劣势装备打败美军陆战一师的原因。专家认为,这部作品的特色有二——选题角度独到、历史文献价值很强。作品在抗美援朝的大历史背景下,选取了从上海的视角切入,以小见大;片中的志愿军老兵、历史亲历者口述,以及一些珍贵的文物和档案资料,极具史料价值。

“那时大家都有一个思想准备,从过了鸭绿江以后,就是抱着为祖国牺牲而来的。”志愿军老战士刘素鸿,是原23军野战医院医疗3所护理员,对纪录片镜头回忆那段烽火岁月,她内心澎湃依旧。当年像刘素鸿一样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而来,告别亲人与祖国,用热血写下自己的青春故事,用生命谱写“雄赳赳、气昂昂”的现代英雄诗。如今那群战士已是耄耋老人,《不朽的英雄赞歌》中他们的讲述,是宏大历史的回响,也是个体记忆的留存。

在对这些志愿军老兵的“抢救式”采访中,一个个震撼、感人的故事浮出水面。

《不朽的英雄赞歌》: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来自黄浦江畔的英雄儿女留存记忆-LMLPHP

为了追赶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向长津湖一带秘密开进的志愿军战士只能选择最难走的山路。高海拔减缓了行军速度,雪上加霜的是,这一年,50年不遇的西伯利亚寒流来袭,让气温跌到了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在这场艰难的战斗中,“冰雕连”许多无名英雄壮烈牺牲。这些战士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进攻,最终化为了冰雪中永远的丰碑。因为战士们无畏牺牲的英勇表现,长津湖战役扭转了战场局势,打破了美方“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狂言,成为中国志愿军以弱胜强的代表之役。

纪录片中一对空军情侣的故事同样给主创团队带来了极大的感动。1951年,空军2师22岁的鹿鸣坤和18岁朱锦翔先后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一封封穿越战火的情书,传递着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也见证了特殊时刻平凡恋人为大爱舍小爱的崇高情怀。几个月后,鹿鸣坤不幸在一次空战中牺牲,战友将他收藏在飞行地图图囊中的照片带回国内,交到了朱锦翔手中。这些饱含叮嘱与爱意的照片和信件,让朱锦翔挺过了失去挚爱的痛苦时刻,度过了人生中的各种艰难。

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积极支援前线的还有医务工作者。1951年1月,上海组织了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奔赴前线,成为战士的坚强后盾。纪录片以当时的新闻影像为线索,寻访了医疗队总队长、著名的胸外科专家黄家驷的后人,并找到了黄家保存了70年的珍贵文物——一百多位医疗队成员的名牌。黄家驷之子黄文昆揭秘:当时国内医疗对于战伤护理、治疗经验有限,为了救助更多伤员,队员们不断查找海外文献,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战伤治疗技术与方法翻译过来并应用于实践,甚至编成了一本名为《军阵外科学》的著作。

时至今日,回望历史,抗美援朝背后闪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以及国际主义精神,依旧熠熠生辉。

10-23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