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蔓延,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如何铸就?
今天,第四场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六位来自上海医疗卫生、社区、国有企业、边防检查、快递、新闻媒体等领域先进模范代表分别作专题报告。
他们动人的故事,也让我们记住了,抗疫一线,那些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人和事。
默默战“疫”,“逆行者”身后的“守护者”
没有穿过防护服,更没有进过隔离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四级调研员周密却是上海1649名援鄂医疗队最坚实的后盾。
在上海,周密亲身经历一个个疫情防控决策的诞生和落地。最令他骄傲的是,10小时内,快速协调16个区和28家市级医院,组建齐135人的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除夕夜,白衣逆行,这也是全国第一批到达武汉的医疗队。
2月15日,周密道别怀孕5个多月的爱人奔赴武汉。在那,他协调解决了物资保障和人员归口等问题,全力为医疗队保驾护航。
疫情面前,总有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战“疫”。
“目前,我们上海石化每天可以生产28吨口罩专用料,可用来生产2800万只口罩,完全可以满足全上海市民的口罩需求。”报告会上,上海石化金昌公司生产部经理陆军的一句话引得满堂喝彩。
抗疫期间,陆军带领设备技术团队日夜攻关,反复改造设备、调整工艺,成功研发出口罩熔喷布专用料,日均产能达11吨。
从接到任务到试产成功,仅用了12天。“这是我和团队拼出来的新纪录,也是我们向全国人民交出的抗疫答卷!”陆军激动地说。
防疫不留死角,坚守“家门”与“国门”
从事社区工作十几年,宝山区顾村镇馨佳园第十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霞从未料想到,有朝一日普通的社区干部能与“英雄”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馨佳园大居是上海近郊六大保障性住房基地之一,近2200户居民中近三分之二是合租户和出租户。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疫情蔓延伊始,陈霞便带领全体居委干部开展信息排查、居家隔离等工作,排查返沪人员千余人。
“没有‘最硬的铠甲’,也毅然选择‘逆行’。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干部是离群众最近的力量。”陈霞说,做到‘防疫不留死角’便是她能给予居民最温暖的告白。
从“守家门”到“守国门”,疫情面前,一个个坚守的身影,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新冠病毒抗争的信心与决心。
三月的上海,海、陆、空口岸都成为“外防输入”的战略要塞,上海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九队四级警长林雨青所在的浦东国际机场成了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第一线。
20个小时,她与队员们连夜造出一个独立闭环的迷你口岸,保障北京分流航班安全通关;227天,日夜鏖战,护航数千人及时送医,保障百余万同胞平安回国……
林雨青坚定地说,“在接下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2800名上海移民管理警察将慎终如始、严防死守祖国东大门!”
冒疫奔忙逆行武汉,做疫情下的忠实记录者
在疫情防控路上,有一群“逆行者”很特别。
顺丰速运集团(上海)速运有限公司一线快递员王晓溪在抗疫期间,一人主动承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医护家属楼的收派件工作,工作量涉及七栋院楼的上千名医护人员与病患。
连续63天坚守岗位,日均派送500箱各类捐赠物资和医疗物资,王晓溪说,回家时儿子经常问他,“爸爸你是去救命的么?电视里的叔叔阿姨和你穿的一样?”
疫情期间,全上海约有14万快递从业人员忙碌在抗疫一线,其中有快递小哥,也有仓管、中转场操作员、司机、飞行员、调度人员等。此时,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这座城市的守护者”。
冒疫奔忙的不止快递小哥,还有新闻记者们。
疫情暴发,得知武汉即将封城,在孝感老家准备过年的澎湃新闻记者郑朝渊第一时间作出决定:必须去武汉,那里是疫情的核心现场。作为前方报道小组成员,他不断探入汉口火车站、中南医院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房、雷神山医院、华南海鲜市场等一线现场,用镜头和笔墨全方位记录抗击疫情故事。
时至今日,回首过往,郑朝渊说,当时作出决定,接近一种本能,“我只想做疫情下的忠实记录者,并未顾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