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学生们以“纯剧团运作”的方式,把德国著名儿童绘本《奥菲莉亚的影子剧院》搬上舞台,展现一个小人物渺小却浪漫的一生。演出获得了如潮的掌声,当观众为他们精彩的构思和演艺喝彩的同时,戏剧也点亮了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团结合作。
45名学生们分为演员组和工作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各司其职,导演助理协助导演改编剧本,舞台监督协调部门信息传达,摄影摄像组每日拍摄排练录像。在学习音效剪辑、道具制作、海报设计、灯光操控、服化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艺术审美和专业素养,在团队氛围中也培养起了责任感。
为积极响应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努力达成新时代背景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目标,昨天上午,一场以“‘五育并举’视域下的中小学戏剧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少年美,中国美”——中小学戏剧艺术教育高峰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拉开帷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尹后庆说,戏剧艺术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抓手之一,对学生的人格建构、气质培养,提高生命感和美感;对丰富人生体验,开拓人文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尹后庆尤其提到戏剧艺术教育的美育实践,能够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培养同理心、社交能力,进行自我激发,在智慧上取得进步。
作为上海首个戏剧特色高中,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探索“全息剧场”场域下戏剧特色高中育人模式。戏剧的元素渗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戏剧特色课程打破了固有的“课堂”概念,在“全息剧场”的育人场域中呈现出多样化形式,既有教师指导、参与的专业课程、拓展课程,也有学生自主开展的社团活动、校园实践项目等。
除了创作《奥菲莉亚的影子剧院》这一40分钟的剧目,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学生们还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八部莎士比亚作品系列教育工作坊。正是戏剧艺术的综合性将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们凝聚在了一起,学生们收获了知识、意志和人格的多重成长。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可谓家喻户晓,闰土、水生、杨二嫂等形象也深入人心,栩栩如生。为弘扬中华经典作品,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教授携手上海市戏曲特色学校——北虹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将《故乡》搬上了校园的舞台,并融入了对经典作品的时代思考。此外,延安初级中学的话剧《屈原》、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的英语话剧《绿野仙踪》和上戏附中的原创音乐剧《守候》也呈现了题材多样、形式丰富的剧目表演,充分展现戏剧教育成果。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主办,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承办,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会、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基金会协办。论坛采用主旨报告、艺术教育成果展示、圆桌论坛等多种形式,聚焦戏剧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探讨大中小戏剧教育“一条龙”建设、戏剧艺术教育与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和学校美育工作发展,搭建合作共享平台,引领戏剧艺术教育的美育实践。
剧照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