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翻译学科建设,全国高校首家翻译研究院于10月24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揭牌成立,致力于打造高端译学平台。围绕翻译研究院建设展开的学术高峰论坛同日举行,中国译学界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为新时代翻译研究的内涵深化与范式创新建言献策。
上外校长李岩松在致辞中表示,上外历来重视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积极致力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建校七十多年来,上外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翻译人才,并涌现出众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名家。其中,首任校长姜椿芳领衔的马列著作编译,方重教授的乔叟、陶渊明翻译和比较文学研究,谢天振教授的译介学理论,陈福康教授的中国译学史等标志性学术成果,都在学界影响深远。
近年来,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架构和知识体系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形成文学、语言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区域研究等五个发展方向。对此,上外积极推进学科机制创新,先后成立高级翻译学院、语言研究院、文学研究院、跨文化研究中心、语料库研究院和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等机构,深化外语学科内涵建设,助力外语学科高端人才培养。随着此次翻译研究院的成立,外语学科五大领域都已在上外拥有专属研究平台。
揭牌仪式上,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受聘为上外翻译研究院学术顾问。
黄友义表示,上外翻译研究院是全国外语专业成立的第一所跨学科校一级的翻译研究院,有利于翻译研究力量不断整合、推动翻译学科快速发展。他强调,新时代的翻译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培养口笔译人才,而是支撑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支持中国更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期待上外翻译研究院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构建翻译研究和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许钧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翻译”这两个字的内涵分外深刻,不仅关乎数千年中外文明交往史,见证世界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其背后还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使命。上外成立翻译研究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累和学术传统,这里还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独立的“翻译学”学位点,为翻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王克非认为,翻译研究院的成立是翻译研究走到今天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翻译学界一件大事。当前,翻译研究仍然存在诸多关键矛盾,学界应当重视翻译的绩效与功效、理论与议论、技术与艺术等问题,展开针对性的研讨与剖析,推动翻译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上外副校长兼翻译研究院院长查明建教授介绍,上外翻译研究院未来将发挥研究基地功能、学术平台功能、学术引领功能、学科咨询功能和学术创新功能,充分发挥上外“多语种+”办学优势,创新机制举措,更好地整合翻译研究学术力量,提高翻译研究整体水平和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能力,筹划重大翻译研究课题,并与国内外译学机构开展高端合作研究与交流,为全国翻译研究学者提供切磋交流的高层次学术对话平台。
在随后举办的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聚焦上外翻译研究院的发展、翻译研究未来趋势与前沿课题、翻译史研究等议题各抒己见,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翻译研究事业的发展,构建中国译学话语体系,打造翻译研究共同体,为国际译学界做出中国学者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