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角王珮瑜怎么就做了一台“澳门版”《牡丹亭》?我们和她聊了聊-LMLPHP

这周末,一出名为《梦影·牡丹亭》的舞台剧在宝山顾村古戏楼瑜音阁上演。雕梁画栋的戏台上,光影交叠,演员时而上演《牡丹亭》的经典折子,时而以话剧演艺的方式,讲述汤显祖踏足澳门的所见所闻。配合着投影到地面周身的人文地标,身处戏楼天井中的观众,仿佛一同跟随汤翁游历的脚步,回到400多年前充满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澳门。

比起如今上海动辄千万级的制作和千人级的重量级演出,别看这出《梦影·牡丹亭》台上不过三五演员,台下不过百余观众,可着实是一出“小而美”、透着海派戏曲所特有的精致与雅韵的作品。品相不俗亦“来头不小”——这恐怕是沪澳两地首次联合出品的戏曲剧目。《梦影·牡丹亭》作为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资助项目,由王珮瑜担任出品方和监制,并邀请到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苏州昆剧院和上海三地演出力量倾力合作。

京剧名角王珮瑜怎么就做了一台“澳门版”《牡丹亭》?我们和她聊了聊-LMLPHP

而这之中,最让人感到奇妙的,莫过于作为京剧名角的王珮瑜,缘何参与制作了重述昆曲经典的《牡丹亭》,并令其成为瑜音阁这座古戏楼今年开台以来,一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大戏。为此,我们特别和王珮瑜聊了聊,看看一场战“疫”带给她这个京剧界最能“折腾”的瑜老板怎样的洗礼和启示。

“虽然是一出昆曲与话剧相结合的舞台剧,虽然是以原作中并不浓墨重彩的部分为灵感,但不妨碍我们做出’小而美’的质感,成为沪澳戏曲文化交流项目的探路者”

“一领破袈裟,香山墺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小生广州府香山墺多宝寺一个主持。这寺原是番鬼们建造,以便迎接收宝官员。兹有钦差苗爷任满,祭宝于多宝寺菩萨前,不免迎接。”

这是《牡丹亭》亭全本里交代背景的一段描写,对于习惯看折子串联而非全本的新昆曲观众来说颇有些陌生,更不必说了解其中《牡丹亭》与澳门的一段渊源。这里说的香山墺(岙)便是澳门,而多宝寺,一说就是“大三巴”,当年葡萄牙天主教来华传教建造。汤显祖在《牡丹亭》第二十一出《谒遇》和第二十二出《旅寄》中提到,柳梦梅作为广州府学的生员,游历至香山岙多宝寺,机缘之下借由此地经历获得钦差苗舜宾的资助,前往长安谋取前程,随后才有了在南安府衙后花园拾得杜丽娘画像的故事。

京剧名角王珮瑜怎么就做了一台“澳门版”《牡丹亭》?我们和她聊了聊-LMLPHP

最初,作为澳门唯一一位昆曲演员,李卉茵带着以《牡丹亭》为底本,讲述汤显祖与澳门渊源的创意找到王珮瑜,一切还只是构想。最终,从学术背景研究,到剧本创作,再到演员班底搭建舞美制作,无一不是经由瑜音社团队一一经手。

对于这个小成本戏曲制作,不是每个演艺机构都愿意接手。尽管跨剧种、跨地域,甚至需要从历史研究开始建构言之成理的文本,而最终首演地选在“自家”瑜音阁,不过单场百余位观众的规模。但王珮瑜和团队选择迎难而上。比起紧张的资金和有限的场地,王珮瑜更看重“从0到1”的无限可能性:“虽然我是一位京剧演员,这是一出昆曲与话剧相结合的舞台剧,虽然之于《牡丹亭》,其中对于澳门的描写并不浓墨重彩,但不妨碍我们做出’小而美’的质感,成为沪澳戏曲文化交流项目的探路者。”

京剧名角王珮瑜怎么就做了一台“澳门版”《牡丹亭》?我们和她聊了聊-LMLPHP

“从0到1”首先是合作模式上的——这是澳门与长三角戏曲界的首次合作。该剧作为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资助项目,获得了澳门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样也在上海得到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的持续帮助,由澳门好时节文创有限公司、上海澳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澳門中华昆曲文化协会联合出品,由上海瑜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而从演出团队上,更是集结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苏州昆剧院、瑜音社这三地社会力量、民营院团和国有院团的加入。正如上海市文创办专职副主任、上海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强荧说:“一个好的项目,一定要具备四个元素:国际视野、传承创新、多元资本和领军人物。目前《梦影·牡丹亭》这一项目,有《牡丹亭》的昆曲传承,又笼罩上一层梦影澳门的传奇色彩,有澳门、上海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有王珮瑜和李卉茵两位领头人,有专业且具备青春活力的创作团队,四项皆有。”

京剧名角王珮瑜怎么就做了一台“澳门版”《牡丹亭》?我们和她聊了聊-LMLPHP

“从0到1”也是对于自己团队锤炼而言的。相比于合作多年的导演马千和观众基础较为扎实的长三角昆曲院团,《梦影·牡丹亭》从编剧到制作都来自瑜音社的成员。这一次做监制,王珮瑜强迫自己少插手细节,给团队留下成长空间。看到最终成品,一向苛刻的“瑜老板”有些惊喜,“竟有三五百万制作的水准”。

而这部作品更成为“95后”青年编剧曹蕴祺的“处女作”。原来,此前她一直是瑜音社公众号内容运营小编。戏多多与鱼老板一系列逗趣又不乏专业性的科普内容,均出自她手。本科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她,在暂别团队回到校园深造之前,终于在自己的艺术生涯踏前一步——《梦影·牡丹亭》成为她编剧生涯第一次历练。也正是借由这个项目开始,让王珮瑜开始着手充实自己的内容制作团队。在小曹走后,她的师姐接棒,成为瑜音社的一位专职编剧。对于当下的民营院团或者演员个人工作室,这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便意味着王珮瑜还计划着在此之后自主制作更多的演艺项目。

“王珮瑜一定会老,一定会不红,但是希望瑜音社的品牌一直还在,希望传统戏曲的演出市场可以越做越强”

一次疫情,对于演出市场的冲击巨大,其对于依托于市场的瑜音社更甚。让王珮瑜感到欣慰的是:“这八个月在几乎没有演出的情况下我们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做了不少事。”确实,她上台演出少了,可手头忙的事儿不见少。上半年疫情严峻之时,作为首档京剧脱口秀,《瑜你台上见》在豆瓣被网友打出8.8分的超高评价。紧接着6月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她位于宝山的古戏楼瑜音阁首推“成语京剧”的少儿戏曲教育演出品牌,公益亲子场取得良好的口碑。眼下,她还同爱奇艺合作孵化了一部网剧,以青春故事为底色,为当代观众讲述梨园的那些人和事。

京剧名角王珮瑜怎么就做了一台“澳门版”《牡丹亭》?我们和她聊了聊-LMLPHP

在疫情倒逼,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王珮瑜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别看她过去上综艺做嘉宾、跨界唱流行歌甚至为游戏代言,可是骨子里是老派的,对于艺术和剧场有着很深的执念。走到哪都是一袭长衫一把折扇,做什么戏先因循传统,有所依傍和恪守才能有所发展。尤其是成为戏曲界的“流量担当”之后,她反复强调,不管走得多远尝试多少新鲜事物,为的都是把年轻人吸引回剧场看骨子老戏,这是她的终极追求。

然而一场疫情让剧场暂歇,可推广传统文化的事业不能断。未来,以传统戏曲为核心,打造开发多种文化IP成为她和团队的追求。这大半年时间里,在综艺、网剧、漫画、舞台剧间来回切换,团队里的年轻人有迷茫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把战线拉得这么长吗?精力都分散了!”王珮瑜鼓励他们:“先做起来试一试。”其为的,不只是像《梦影·牡丹亭》那样积累“从0到1”的经验,日后可以抓住更多的机会,让传统文化走上更大的平台。也是为了向同行释放一个积极信号、传递一种信心、提供一种启示——那就是像戏曲这样的传统演艺行业虽然门槛高、天花板低,但只要积极寻求合作,拓宽发展渠道,一样可以做出很好的成绩。

王珮瑜很清醒,瑜音社不能“只围着她一个人打转”,满足于有舞台可演有戏可唱、有人会捧。“王珮瑜一定会老,一定会不红,但是希望瑜音社的品牌一直还在,希望传统戏曲的演出市场可以越做越强。”

京剧名角王珮瑜怎么就做了一台“澳门版”《牡丹亭》?我们和她聊了聊-LMLPHP

功不唐捐,听说,江浙不少地方都找到“阁主”王珮瑜,希望她把古戏楼剧场“瑜音阁”的模式复制到长三角各地。又听说,整个疫情期间,王珮瑜的内容运营团队逆势壮大,人数翻了一番。至于非常时期的京剧脱口秀、成语京剧等都不会是“惊鸿一瞥”,而投来订单意向的平台与机构越来越多……

或许在这一年,不见台上唱戏的“瑜老板”,真正成为了“瑜老板”。

图:瑜音社供图

10-25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