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千亿级规模艺术品交易市场,上海准备好了-LMLPHP

①近日启用的文化新地标、全产业综合体——西岸艺岛Art Tower外景。 ②上周末落幕的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现场。 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以莫奈《日出·印象》为代表的世界“顶流”艺术真迹依然于上海集结。

北京的艺术爱好者兼新晋藏家梁先生刚刚确认了11月中旬周末的机票,准备打个“飞的”来上海“一站式”看展,同时期待选购一两件“唯上海可见”的当代艺术品。那个周末的行程单上,他要逛的艺博会就有三个——西岸艺博会、ART021、上海青年艺博会;排上“必看清单”的艺术展览包括“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 “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等,是他从遍布全城多达数十个展览中精选出的,“从外滩到西岸,沿黄浦江走一遍”。

梁先生这张“高效又专业”的行程单,透着申城艺术鉴赏购藏一体化平台的便利,更得益于正在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所带来的集聚效应。正如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院长孔达达所指出的:整合艺术品领域上下游要素资源,也恰可被视为上海近年来朝着千亿级规模艺术品交易市场奋力迈进的缩影。

构建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抓手之一。从艺术品交易多呈散点分布,到艺术品交易的“上海时间”“上海地标”“上海平台”集结亮相、全产业链元素全面激活,三年的努力,让这幅绚烂辽阔的蓝图渐渐照进现实。人们能切实感受到的,还有申城美术馆及艺术展览影响力的提升、能见度的打开,其中既有一批内功深厚、在全国性评奖中捧获殊荣的,也有一批具备创新型经济与流量型经济模式的,由此交织的艺术氛围令越来越多的人们拥有获得感,为上海跻身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创造出绝佳的先决条件。

艺术品交易画出的漂亮上扬曲线背后,是“全周期”服务与“全要素”生态的逐步构建

三年间申城艺术品交易规模的变化轨迹,统计数据最有说服力。多年来致力于上海文化艺术品产业大数据研究的孔达达告诉记者,2017年,上海的艺术品交易总成交金额为123亿元;到了2018年、2019年,这个数字分别攀升至212亿元、271亿元。尽管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交易有些停滞,但就第三季度的数据而言,复苏势头明显。据他预测,眼下随着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举办,交易形成集聚效应,成绩单定将格外耀眼。这份信心,可以说正是近年来数据画出的漂亮上扬曲线给予他的。

这一引人注目的曲线何以画出?孔达达以多年来深入的行业观察给出分析:“2018年以前,上海的画廊、拍卖公司多呈散点分布,各大艺博会的举办时间大多相互错开。近三年来,政府牵头,市场自主,上海艺术品交易的各环节越来越集中、完备,逐步构建起‘全周期’服务与‘全要素’生态,由此迸发出的能量不容小觑。”

去年11月“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创办,可谓加快落实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的“组合拳”。首届交易月举办的一个月间,本地及国内外艺术品机构联动形成“内外循环”,的确在激活艺术品交易市场活力方面初见成效。当时,总计百余场艺术展示、销售、拍卖活动于申城此起彼伏、交相辉映。规模化效应形成了强大的艺术磁场,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藏家、艺术从业人员、艺术爱好者们竞相而来。仅境外艺术品累计货值已突破100亿元,四大艺博会累计参观人数已突破50万人次。

眼下,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举办在业内看来尤显意味深长,或许不仅仅成为风向标,也将成为里程碑。它所受到的瞩目程度,看看本届西岸艺博会的参展阵容便可略知一二,在全球旅行受限的情况下,仍吸引17个国家、36个城市的近百家国内外顶尖画廊参展,海外画廊占比超过55%。随交易月揭幕而启用的文化新地标、全产业综合体——西岸艺岛Art Tower更是迸发出惊人的能量:集齐产业落地整体配套服务;迎来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西岸科技与艺术创新实验室”入驻;吸引富艺斯拍卖行、大田秀则画廊等全球顶尖艺术品行业机构“抢滩登陆”;汇聚“艺岛——来自西岸保税库的艺术精品”等三大重量级展览……

美术馆及艺术展览影响力的提升、能见度的打开,为艺术品交易的促成创造了基础条件

与上海艺术品交易市场活力升腾交相辉映的,是整座城市艺术氛围的愈加有序、多元、浓烈。不断涌现的新美术馆,渐成申城亮丽的风景线。2018年、2019年这一增量分别为8家、11家,其中既有程十发美术馆、西岸美术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之类的地标性美术馆,也不乏可·美术馆这样地处青浦练塘镇的乡村美术馆。

但细心的专业人士都知道,在全城全年平均每天有三、四个艺术展览开幕的红红火火背后,近三年来申城美术馆总数基本维持在80余家。这是由于2018年8月上海推出首个省级美术馆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之后,对美术馆年审加强把关,对艺术展览则不求数量但求质量。由此辐射出的效应,全城全年美术馆累计接待的观众人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2017年至2019年,这个数字依次为617万、677万、841万。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作为长三角地区首家省级美术馆行业组织的正式成立,更标志着申城美术馆正以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能级,进一步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国际知名艺术家、艺术机构的首展首秀纷至沓来,以及展览在国字号评奖中屡获殊荣,共同标刻着申城艺事的高度。阿根廷知名“错觉”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首个中国个展、殿堂级美国摄影师辛迪·舍曼首个中国个展、法国蓬皮杜中心在亚洲的首个合作项目、20世纪美国艺术大师亚历克斯·卡茨在中国的首个美术馆级大展……都是近三年来登陆申城的著名艺术展览。即便眼下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世界 “顶流”艺术真迹依然于上海集结,莫奈被誉为“印象派开山之作”的《日出·印象》与蒙克家喻户晓的《呐喊》主题作品都来了,分别领衔这两位世界级艺术大师的特展。而 “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中“全面开花”的成绩单,是对美术馆“上海方阵”深厚专业内功的肯定——2019年度的这项评选中,上海共有十个项目入选,共对应十多家美术馆,这份成绩单稳居全国第一。

申城艺事的广度,则不妨借由蓬勃的流量型网红展生态和无限延伸的社区美术馆实践来一探究竟。流量型网红展在申城的艺术生态中尤为突出,屡屡催生文化消费新热点。“TeamLab无界上海” 展、 “三体”时空沉浸展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以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或梦幻或炫酷的浸入式体验,吸引观众忙不迭地打卡、自拍,火了展览票房,也“带货”与美学接轨的品质生活方式。形形色色的社区美术馆,从中心地带到市郊乃至乡村,正全面渗入申城的肌理,亦很难不引起注目。刘海粟美术馆发起于2018年的“粟上海”就提供了一个范本,成为大众可参与、能认同、有温度的“家门口的美术馆”,目前已开到第四家,足迹遍布愚园路、虹桥商务区、江川路、控江街道,未来还将在更广泛的区域持续“生根发芽”。

在业内专家看来,当艺术之于大众越来越触手可及,并且生成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包括艺术品交易在内的艺术消费习惯的形成可谓水到渠成。这同样意味着上海迈向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指日可待。

均馆方供图,制图:冯晓瑜

10-29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