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绿地薛迎杰:进博会是一个枢纽点,绿地助展商“一键直达全国”-LMLPHP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行进到第三年,它正进入越办越好的成熟期,也是一个适合思考与梳理的黄金节点:三年的进博会,它的溢出效应在哪里?它带给展商、客商、平台的意义在哪里?

离开进博会倒计时还有5天,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进入紧张的布展搭建期,而离它一街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展商们也都在疯狂忙碌。文汇记者日前专访了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作为进博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的负责人,听他讲述拼搏者眼中的进博会溢出效应。

专访绿地薛迎杰:进博会是一个枢纽点,绿地助展商“一键直达全国”-LMLPHP

薛迎杰:总体来说,今年的感受与往年不太一样,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中国经历了大半年的“抗疫”,如今正在快速地经济复苏,正因为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我们接触到的展商,不管是老朋友还是新伙伴,他们共同的愿景都是两个字——期待,他们愿意押宝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带来的“正面效应”。

很多客商都说,如果企业希望今年的年终报表更好看,或者希望在年底让业绩翻身,一定是去中国,借助进博会的机遇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好的成绩。我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很多海外客商是自愿来的,而且希望从参展商变成投资商,形成更深度的合作模式。详细来说,原来参展商把货运进中国,或者在中国找个“大管家”,就浅尝即止了。而现在,他们想深入到中国整个消费市场,深入到贸易和消费的每一段,参展商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渴望,比以前更加强烈。

薛迎杰:过几天,也就是11月1日,斐济、韩国(釜山)、拉脱维亚、巴拿马、俄罗斯、塞尔维亚、新加坡等7个国家馆将在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亮相。至此,贸易港已吸引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176家客商入驻,其中国家馆数量达到46个。

自进博会举办以来,绿地立足贸易港平台,不断深化与海外企业和国际品牌合作模式。11月1日,我们还将与南美最大肉类生产及销售商美利华食品集团(Minerva Food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中国市场。绿地将利用自身在商贸全产业链领域产业配置,整合升级美利华全球供应链资源,进一步扩大南美牛肉进口规模。我保守估计,第二年我们就可以成为全中国进口南美牛肉类的第一名。

专访绿地薛迎杰:进博会是一个枢纽点,绿地助展商“一键直达全国”-LMLPHP

薛迎杰:新客一方面来自积累,进博会在海外已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我们去年在欧洲招商的时候,不少优秀客商看到进博会的效应,还没来得及参加,现在都来了, 客商变得丰富化、多样化、个性化。

也有些客商自己转身成为小平台,为我们“代言”。比如,北欧中心、墨西哥国家馆,他们都会帮着我们在海外找商家,变成绿地在海外的招商代言人,或者以大带小,找到更多的优秀品牌带进来。

薛迎杰:进博会为海外客商带来了加速了解中国市场的机遇,当海外客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看好,对中国消费市场的长期向好有信心,就会大手笔投资中国,这是进博会的真实体现。与此同时,进博会也使国内采购商有了集中接触到众多海外商家和平台的机遇,这要完全归功于进博会的平台效应。

专访绿地薛迎杰:进博会是一个枢纽点,绿地助展商“一键直达全国”-LMLPHP

这三年来,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绿地商贸港的成长很快。我们的合作伙伴越来越认可我们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展商客商对国内市场的接触、与国内市场的信息沟通,实现常年化、常态化。

其次:绿地让展商“一进中国,便进全国”,我们的溢出效应不仅仅在上海,更在全中国展开。绿地目前在全国22个省市有布局,我们有13个贸易港及分港,这意味着,客商进入贸易港,就能进入中国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包括华东、华南、东北、西南、西北、中原等,这是我们三年来的成长。

再次,绿地的“保姆式”服务成为最符合展商需求的一流服务。在如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绿地本身就有放眼全球的资源优势——掌握在海外沟通的语言,我们也有国内的本土优势——对国内城市的情况非常清晰,我们在此基础上打包形成畅通HUB的对接口,为展商提供“超短链接”,这是我们三年来探索和成长最快的地方。

薛迎杰:上海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海外客商进入上海,更希望以此为原点进入全国。而进博会是一个枢纽点,能够让商品进入上海,然后进入全国。

我认为,以绿地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为代表的平台,起到的是一个转换作用,即把资源从展品变成商品,把参展商变成贸易商,把贸易商变成各个领域的长期投资者。比如,我们商贸港里北欧中心的几位外国友人已经把家搬到了中国,公司在贸易港,举家都来了上海。事实上,长期在贸易港工作、生活的海外客商还有很多。

进博会是枢纽点,而上海是消费的集散地,是消费的窗口和前沿阵地。绿地的任务是把进口商品集散地、信息窗口、第一到达点的工作做好,这是我们正在全力做的事。

薛迎杰:我认为,进博会虽然在上海举办,但更大的腹地是全国。海外商品从上海入境,事实上就进入到一个国内大循环之中,而且,有些商品并不一定能直接上架,可能还需要包装、深加工,部分增值功能留在国内,这将是未来的重要机遇。

绿地目前探索下来有三四种办法,能较好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模式。

首先,通过和上游的关键客商、关键资源形成多种合作模式,比如,可以通过合资模式,把部分产品的加工移到国内。我们没有刻意拉着客商成为中国市场投资者,海外客商愿意进入链路更长的工作,也是看准了机遇。

其次,形成紧密型的合作伙伴,把“另一半”交给绿地,这有利于国内消费者得到最短链路的商品。最短链路需要有最优合作模式,出现最佳的全球同价款好物。

10-30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