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又到“爷孙同屏”时,科学少年的幻想,“最强大脑”接得住吗?-LMLPHP

每年的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爷孙同屏”画面:科学大师低着头对科学少年们说着什么,身着校服的孩子们认真听着,眼里充满了对科学的渴望。

15-18岁的青葱岁月正是科学幻想最丰富的时候,在让科学少年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这件事上,今年的顶尖科学家论坛又有创新——一堂特殊的科学课即将在今晚的科学T大会上揭晓。58名来自全国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学生将在上海聚集,他们中不乏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中已发表文章、获得国际奥赛金牌和在各项国际知名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他们把什么问题带到了现场?科学大咖们的教诲他们还记得吗?顶科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记者问了问他们的心里话。

在“顶科”上收获了灵感,顺利完成了研究课题

今年再次收到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邀请,建平中学高三学生邹文骥开心极了,因为去年的桌布论坛给他留下的印象“好极了”。

那一天,他坐在光遗传学创始人吉罗·麦森伯克教授和陈赛娟院士旁边,他们讨论了青少年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科研的问题。邹文骥还记得,圆脸的吉罗教授耐心地讲述了他从事科研的经历,并告诉他的答案是热情。“因为只有热情才能使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有毅力和勇气坚持下来。”吉罗教授说。他还提到,很多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受到家庭过度的保护,成长过程就像温室的花朵般,一旦经历了挫折失败就会一蹶不振。由此可见,对挫折的承受力也是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

这些句话一直影响着邹文骥。去年,他加入了英才计划,并完成了他的第一个科研课题——克拉尼图形的计算机模拟及其特性研究。这源于他孩提时期的好奇心,当他看到粒子随着平板振动而变化出美丽的图形,就想弄清背后的秘密。值得一提的是,参加“顶科”的经历也成为他完成课题的助力,“听着科学大咖们的演讲,我感到眼界被拓宽,也收获了完成课题的灵感。”邹文骥说。

现在,邹文骥已经开始期待今年由科学大咖们带来的“第一课”了。除了最前沿的科学进展,他希望还能听到最顶尖的科学家们是如何理解科技发展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走在科研的道路上的。

太幸运,“玩B站”的科学家来到现场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许多科学大咖都采取“云端”的方式与科学少年们见面,让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高二学生邹一鸣觉得“运气爆棚”的是,他最想见的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是今年少数几位到亲临上海的科学大咖之一。

说起莱维特教授,邹一鸣如数家珍。“他的研究方向是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他是一位国际学者,玩手机特别溜;他还会关注B站(哔哩哔哩)上的新番哦……”谁说科学家都是凶巴巴、冷冰冰的,因为B站,16岁的邹一鸣感觉与73岁的莱维特有了更多共同话题。

作为复旦大学“英才计划”的学员,邹一鸣对顶尖科学家论坛并不陌生,在他身边,早已参加过论坛的学长、学姐给他们带来一手消息,他也一直为能够参加论坛而努力。今年,他第一次怀着忐忑的心情提交了报名材料,没想到幸运地得到了好结果。

尽管年少,但这位小科学家也心怀天下,他关注到许多科学家为了抗击疫情挺身而出,也听到他们为了全人类携手抗疫而努力发声。他想问莱维特教授一个问题,在逆全球化风潮盛行的情况下,全球科学家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困境,发挥科学对战胜疾病的重要作用。他期待这位具有国际视野的科学家能给出有创造力的答案。

吾爱吾师,吾更爱“科学定理”

有人见科学大咖如见偶像,也有人抱着一颗平常心。“我没有特别喜欢的科学家,和人相比我更爱科学定理。”上海市浦东新区协和双语学校高中生郭秦崧酷酷地说,但提到他最喜欢的伯努利原理,他能滔滔不绝地和拉着人聊上几个小时。

伯努利原理引导着郭秦崧走上科学之路。和许多小男孩一样,他最初的研究冲动就是做一辆会飞的小车,但研究飞行,就绕不开流体动力学的伯努利原理,郭秦崧一头扎了进去,在研究中慢慢发现了科学之美。

作为以机械工程专业入选“顶科”的科学少年,郭秦崧却最期待与生物学、医学的科学家交流,原来他有过研究基因学的经历,是一枚妥妥的斜杠青年。他写过两篇论文,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一篇研究了生物测定学对于网民隐私的影响,另一篇是利用表象特征分析感染新冠的可能性。

两年前,他跟随公益组织下乡调查时发现农业的科技水平还很低,种植效率不高,他就想着能否用所学帮助提升农业生产。他的想法是发明一种仿生蛇,让它们收集田地里的一系列数据,如温度、湿度、农药浓度等,作为种地的参考。目前,他正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对郭秦崧来说,参加顶尖科学家论坛可以收获许多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科技,但对于科研之路怎么走,他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科学进步要解决实际问题。”他说。

10-31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