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文人,爱作诗,也爱喝茶,于是诞生了大量茶诗,它们也成为茶史的动人注脚。
“在茶诗中,我们得以还原古代文人的真实品茶场景,再现其风流雅趣,感受千年前的情谊与温度。而地域上的接近,使得中日两国茶文化有着诸多相通之处,日本饮食中占比颇多的茶就是从中国传入的。”今晚,学者杨多杰与徐静波在钟书阁芮欧店就“茶文化”展开对谈。
茶,不仅是有着独特香气的“黄金叶子”,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诗,勾勒出古代文人的轮廓、速写出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反映着中国文化历史中千年来的理智与情感。茶及其所呈现的文化品格,是茶人文化品格的折射,也是中国文化品格的侧写。
数以千计的茶诗,不同程度记载了中国历代茶叶从生产到品饮的情景,成为今天研究中国茶文化的文献基础,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整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杨多杰新书《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精选了唐、宋、明、清四代文人的多首茶诗,佐以茶学原典、茶画、茶书法等图片,在解析茶诗的同时再现古时品茶场景,描绘文人间品茗赠茶的佳话。
比如,陆羽因写就《茶经》而闻名于世,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茶圣也写过诗。《全唐诗》卷三百八,共收录陆羽两首诗。一首为《会稽东小山》,另一首便是《歌》。
《歌》
唐·陆羽
不羡黄金 ,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金陵城下来。
“为何而写?为谁而作?都不得而知。因此,陆羽的这首茶诗,也就成了茶学界千古之谜。”书中如是解析——此诗的前四句,两两对仗。黄金罍,对应着白玉杯。两件,都是名贵酒具。朝入省,对应着暮入台。二者,都是宦海生活。黄金罍、白玉杯,朝入省、暮入台。常人,求之不得。陆羽,皆不羡慕。由此可见,茶圣陆羽没有功利之心,不求荣华富贵。”
在杨多杰看来,陆羽有茶相伴,一杯茶,能给身心带来双重的满足感。爱茶的人,乐在其中。不爱茶的人,不知所云。这首《歌》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只有爱茶人才能真正读懂陆羽的“四不羡”,自然也可算是一首茶诗了。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多年研究中日文化比较。其著作《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也专门列了一章讲述日本茶文化。“日本茶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故乡,日本特色的抹茶,其实就源自中国宋代的饮茶方式;中国冲泡式的喝茶方法普及于明代,日本人现在的一般饮茶也是冲泡,同样源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