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 家长的“退群宣言”是打破“内卷”的勇气-LMLPHP

有群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内卷”。

最近,江苏一家长“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呼吁引发强烈共鸣。共鸣来自两个方面,一则是家长群愈发朝着“压力群”的趋势变味,成为家长尤其是职场父母不亚于单位、公司竞争的存在,对苦群久矣的他们而言,这一声“退群”是焦虑情绪的集体宣泄;二则是“退群”宣言中的这句“怎么了”。

这一句“怎么了”更戳人心,有情绪但不仅限于情绪——这一句问出了大多数对现状不满、无奈又不敢改变家长们的心声,是对现状的质疑,更是对潜在后果的诘问。

班群截图中有一句话点出了后果的实质——“你们配合我们的工作,自然我们也会更加在意你家的孩子”。在这个情景中,老师创造了一种评价机制,即家长的配合度越高,老师的关注度就越高;评价机制的潜台词是,老师的关注度越高,孩子就越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潜台词不偏不倚击中家长心态中的“七寸”,全力以赴为孩子创造一切能够提升竞争力的条件。

热评 | 家长的“退群宣言”是打破“内卷”的勇气-LMLPHP

在争夺老师有限关注的过程中,家长们“内卷”了。

于是,家长群逐渐“内卷化”:家长们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开启称赞、感恩模式;群组内甚至会出现“争宠”、炫富、争吵、辱骂等行为……

老师要求家长的配合度逐渐“内卷化”,江西一所学校三年级的家长群中,老师甚至直接点名批评了几名没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浙江还有一所学校,为了迎接检查进行大扫除,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打扫。一位家长因没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被老师要求面谈,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

甚至,老师为了回馈家长们的“配合”也“内卷”了:南昌市一所幼儿园的陈老师,每天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摄短视频,一天要在家长群发至少10个短视频,让家长们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

“内卷”体现在了五花八门的形式上,背离了老师与家长之间为了让孩子更好成长,建立有效、良好沟通的初衷。双方精疲力尽,苦不堪言。而时间一久,难免形成条件反射,逐渐演化成为了竞争而竞争。如此情境下,孩子怎么能够在“内卷化”的沟通中健康成长?

这也是“退群”宣言中“怎么了”的意义所在。“怎么了”背后的诘问是,“如果我不配合(我认为不合理的要求),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想把我的孩子怎么样,能怎么样?”

这一句发问需要勇气,因为对于大多数不敢言的家长,怎么能拿孩子冒险是他们的普遍心理。

但这一句发问更需要答案。

“破除内卷”需要规范家长群的细则,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理建设,这种心理建设是基于教育的初心,基于有效沟通的共识,是相互理解,也是各自的自洽。

11-02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