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传统监管方式难以覆盖后厨加工的全过程。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依托明厨亮灶,建立了智能发现系统,开发了“智能抓取”和“趋势预警”两种模式,包括未戴工作帽、老鼠以及无健康证人员进入等情形都能第一时间预警。
在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是支撑保障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数字底座,是检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和社会治理各应用场景的实战实测平台,也是张江实战展厅,浦东新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的展示平台。
这里同样成为阿里达摩院、华为上研所、依图、维智、闪马等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的“秀场”,浦东新区各委办局定期在这里碰头,企业技术方案和政府管理需求碰撞出思维火花,通过合作研发转化为创新产品。
陈纯是周家渡街道上南三村居委书记,疫情期间,她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在小区摸排,登门核查、统计数据,而最痛苦的事竟是打电话。2月2日,上海市政府实行口罩预约登记制度,由于社区老年群体占比超过4成,陈纯需要挨个电话告知。
“最多的一天,我打了358个电话,最后脑子都是嗡嗡的回声,电话那端的居民问我为什么嗓门这么大,我说因为只有嘶吼才能发出声音。”陈纯回忆说。
“可以用AI外呼机器人来替代人工打电话!”正在走访居委的区府办电子政务处黄得志提议。当天阿里旗下达摩院研发的“对话机器人”就接入了新区协同办公平台,并率先用于上南三村的“口罩通知”工作。到2月20日,机器人累计通知了1500人,有效接通率在90%,大大减轻了居委的工作压力,而现在机器人电话已经开始在周家渡街道全面推广。
平台上类似这样的“小工具”还有很多,比如智能填表、实时翻译、知识库等,小程序解决大问题,受到大量“粉丝”欢迎。
2018年7月,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组建成立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支撑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数字底座的“动力源”作用。浦东新区区府办电子政务处处长徐瑾伦表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传统做法,是通过立项建设的‘购买产品’模式,项目建成交付后,开发商缺乏迭代动力,从而形成信息化系统的‘周期律’,也就是刚建成时领先、逐渐跟不上业务变化和技术发展而被淘汰”。为此,浦东以协同办公为试点,广泛吸纳各类企业进驻开发,形成应用集市。同时,对于个性化需求,鼓励各部门从集市中“购买服务”并按年支付服务费,倒逼企业根据需求变化持续迭代。
浦东已然成为上海新技术、新政策的试验场。双杨公司宋汝良说:“我们十分看重浦东的战略地位,在这里随便撒下一颗种子,都会成长为参天大树。”该公司在浦东研发的办文办会系统,已经推广到多个部委和江西、内蒙等省份。为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科创板企业安恒信息在张江落地“智慧城市安全总部”,其安全产品正在为浦东协同办公应用保驾护航。
智慧办公协同创新生态的形成,只是浦东新区政府管理服务创新的一个缩影。拥抱在线新经济和智能化变革,为政府高效运转赋能,以政府的“卓越指数”,提升浦东人民的“幸福指数”。浦东新区区委办副主任肖林表示,浦东始终坚持从大处着眼、由细微入手,将技术创新和数据赋能,精准对接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社会助力的精细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化。聚焦民生服务、赋能城市治理、关注经济运行,新区率先探索建设智能化经济运行综合监管平台,着力在经济领域防范重大风险。探索建立经济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推动智能化经济治理平台建设。
他介绍,浦东大数据中心坚持致力于做好做细冰山下的基础工作,做强中台,夯实后台,力争下好赋能各个实战场景创新应用的真正先手棋。实战场景是否好用管用,取决于幕后冰山下的“云在转、数在算”的数字底座。“大数据中心是关键的技术支撑部门,我们重点对标“六个一”的总体框架,即治理要素一张图、互联互通一张网、数据汇聚一个湖、城市大脑一朵云、城运系统一平台、移动应用一门户,初步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以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和五大基础平台建设,打造政府智治的数字底座,支撑全区丰富多彩的智能应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