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老物件”/新华社
祖母汤国梨,号影观。媒体各类人物介绍栏,均称她“诗人”,著有《影观诗词集》;寿登九十八,人称百岁老人。她生于乌镇,曾写了首小诗,缅怀她的家乡——
春水鸭头绿,夕阳牛背红。
瓜皮渔艇子,摇出小桥东。
寥寥几笔,把家乡乌镇薛家桥的景色描写得活龙活现。她曾将这首小诗念给我父亲听,父亲正牙牙学语,跟着朗朗诵读。我祖父太炎先生听到了,问他:“你在念什么呀?”父亲说:“在念妈妈写的诗。”祖父竟惊讶地说:“不知从哪里抄来的!”由于祖父终日忙碌天下大事,竟不知道自己夫人好诗,能写出这样情景的诗句,够大男子主义的了。
祖母晚年,身体清朗,经历了一个世纪沧桑变化,物是人非,不胜孤寂,经常口中念念有词,反反复复诵读着几句话,抑扬顿挫:“渔翁……梦……晓汲……不见人……,叹及一声……回看……岩上无心云相逐。”我完全不解其意,只有一句话我是听清了,即“云相逐”。
有一天我问祖母,您在念什么呀?她笑盈盈地用支红笔在纸上写了——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梦(应该是“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她没有作解释。那时我大概只有七八岁而已,似懂非懂,只是将这张纸收藏了起来。
以后我长大了,终于有一天读到了这首诗,但不是在课文之中。我终于知道了这是唐宋八大家里的柳宗元的名作,叫《渔翁》。此诗写的是湖南楚地永州西山风光,但“燃楚竹”三字祖母却写了“梦楚竹”,这是我记得很清楚的。
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转眼成人、变老,将成八旬翁了。跌宕起伏,劳劳碌碌,竟不知老之至也。不知怎么,近年来,我也时常会想起《渔翁》中的诗句,仿佛有一种韵律在我心中回荡,与我形成一种共鸣。真不可思议,我不时也会念上一句,哼了两段。这究竟是不是简单的“返祖”现象,我不敢肯定。
柳宗元中年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永州,寄情山水,写景抒怀,描写了一个美妙的山水景色:一叶小舟,荡漾湖中,傍晚依山而息,拂晓生火煮饭,青烟缕缕,湖中飘浮,山林寂静,空无一人。餐后渔翁又摇起橹桨,缓缓驶向远方,远方山水连天,山色翠绿,宁静的湖光山色中,唯有山岩上的云朵在相互追逐……
柳宗元是以什么心情写这首诗,历代解释各异,有人说他寄情山水,以求解脱,有人说他怀才不遇,向山水倾诉。中国的士大夫排除烦恼,往往靠寂静山水来荡涤心头烦躁。我想,此时意境也许远不止此。这首诗表面来看,平静,幽雅,有山有水,有人有声,有天有地,有动有静,满目苍绿,宽阔壮丽,但对一个失意的人来说,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景而是云。他对云说:云啊云,你何必你追我赶,乐此不疲,用尽心思,相互追逐,这一切多么枉然,一切皆空也!对一个老迈的人来说,你争我夺,互相追逐,到头来一切皆空,不就是“人生如梦”。所以我祖母将“燃”改成“梦”,虽与情不合,却与理相符。每一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读这首诗的意境也不相同。就像一部《红楼梦》,各人读出不同的心得,言情、淫色、社会、阶级,无所不有。
今天我可以体会祖母为什么在万万千千诗歌中会独钟《渔翁》,起码有以下几点理由:一、她自比渔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二、生性钟爱山水;三、一声叹息,人生如梦,“烟销日出不见人”,如她的次子远赴美国不归;四、“回看天际”与“回看人生”,此境此情如一;五、人生如天际的云,你追我逐,何尝“无心”,多少寄情,消失在无聊的你追我赶之中……对一个百岁老人来说,荣誉、钱财、勾心斗角……,都不过是一声叹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垂垂老矣。我忽然能理解与读懂祖母为什么会独钟《渔翁》,理解为什么这首诗韵脚会从她口中跳出,因为这首诗中确实有许多词语与人的心境引发共鸣,这是诗的特有的魅力。如思乡的“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如思故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我特别喜欢看山雨欲来的云景,乌云追逐,大有吞下天下之势;我也喜欢看天高云逐的秋景,云中有无穷的变化,云中带来气象万千……如今我不仅理解了祖母为什么会时时念《渔翁》诗句,为什么我也不时会跳出《渔翁》中的一二句……此时此境我们取得了同理心。
从柳宗元到今天,多少岁月逝去,多少人杰作古,年复一年,人复数代,都没有改变“岩上无心云相逐”,希望一切追逐都是“无心”罢了!
做得到吗?
写于2020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