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近60年从艺生涯提交的一份作业,拿到上海来请同行们批改,指出不足。”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张桂光说。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守望岭南——张桂光书法作品展” 11月3日在朵云轩艺术中心揭幕,展出的150余件作品跨域了半个多世纪。其中,最早的一幅创作于1964年,那个时候张桂光16岁。最新一幅是11月1日晚上他看了展厅布局后临时在楼下买了纸笔创作的,堪称其成长历程的一次系统回顾。
张桂光1948年生于广州,自幼师从岭南名宿朱庸斋、李曲斋学书法、楷、行、草、隶均有扎实的基础。大楷取法颜、柳,小楷出入钟、王,力求醇雅古朴;隶书揉合碑简,结体朴茂。其行书由赵构入手,上溯二王,下及赵、文,旁兼黄、米,刚健清新,流美自然。早年学习期间,他曾有幸得到我国古文字学家容庚、商承祚两位名师的教导,对甲骨文、金文朝夕摩挲,心得独到。这方面的深入探索滋养了他的篆书创作,所作篆体,笔法古劲,颇具《虢季子白盘》的规模,又具《散氏盘》《毛公鼎》的神韵。
其书法作品自1964年开始参加省展,1984年开始参加全国展览,并被收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等作品集。此外在《中国语文》《历史研究》《古文字研究》《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有《香港人学汉字》(合作)、《汉字学简论》《古文字论集》《书法教程》《荧晖阁诗词钞》等专著,主编有《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商周金文辞类纂》等大型书籍。
此次展出的150余幅(套)作品,楷、行、草、隶、篆五体皆备,是张桂光多年来沉潜传统、深耕不辍的艺术结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说,张桂光总是在创作上花最大心力,不断求新求变,而且这样的变化是渐变,每次都扎扎实实,一下子发现不了,但时间久了就能看出成效,这样的精神让人十分敬仰。
图片:祖忠人、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