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北斗精神”?每天分析的数据叠出一座东方明珠,加班时长可看2200场电影-LMLPHP

如果有人问谁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那么上海“北斗人”肯定有一席之地,“北斗三号”用 6 年时间走完美国GPS系统花了20年时间攻关的技术。其中,2015年,北斗三号首发星成功升空入轨就惊艳了世界,“优雅”的外形下,集成着70%的新技术;2018年,又是这支团队,一年中将八颗北斗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助力北斗三号系统创下世界卫星研制和发射的历史纪录,被业界称为“战神团队”。

不久前,一场名为《星耀: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共话“新时代北斗精神”》在科学会堂举行。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席红霞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曹月玲研究员,以及参与北斗三号卫星建设团队的青年成员们,从幕后走到台前,结合各自的亲身经历,回顾北斗三号卫星创新攻坚的艰难历程,分享自主创新的深切体悟。

林宝军的名字总是与北斗三号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在2009年来到上海组建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研发团队之前,他已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2004年,因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贡献,他成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者之一。

林宝军领导和主持了北斗导航卫星关键技术攻关、北斗三号试验卫星、组网卫星研制及发射全过程,2011年至2016年完成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的研制,2016年至2019年主持完成了10颗组网卫星的研制和发射。

什么是“北斗精神”?每天分析的数据叠出一座东方明珠,加班时长可看2200场电影-LMLPHP

他刚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时,只有142个人,之后平均一年招100个人,现在也就600人,面对的,却是一堆新技术,他们要忙着解决新技术和风险的关系。“那时规定新技术不能超过30%,而我们的首发星新技术已经占到了70%,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综合测试副主任设计师王亚宾解读“北斗星的数字密码”。全年近 120 天的节假日无休,通宵值班多达 180 余天;每晚10点以后,每个实验室都依然是精神抖擞、热火朝天工作的场景……一串串真切的加班数字,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动容。

“2小时是一场加长版电影的时间,我们加班的时间足以看 2200 场电影;2小时是家长每天陪伴孩子学习的时间,我们加班的时间,足够伴随着孩子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 在这一年里,我们要对 40000 多参数进行判读,每天要分析比对约 10G 的数据,如果把这些数据打印出来,摞起来的厚度高达 400多米,相当于东方明珠的高度,而这仅仅只是一天的工作量。”他说。

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在宣讲会上指出,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的血脉赓续,更是一代代北斗人数十载风雨兼程、数千天集智攻关的具体体现。他号召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新时代北斗精神为动力,聚焦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重点任务,聚力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奋力开创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什么是“北斗精神”?每天分析的数据叠出一座东方明珠,加班时长可看2200场电影-LMLPHP

本次宣讲会由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协、中科院上海分院、市科委等共同举办,上海科技系统有关科研单位、中科院上海各科研单位、上海部分高校、市科协机关、直属单位和所属学会、区科协、基层科协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宣讲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组织研究生在线收看宣讲会直播。

图片:主办方提供责任

11-03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