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缘何把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放在上海?答案在“上海模式”里-LMLPHP

国家文物局与上海市政府共同推进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今天在沪举行。国家文物局缘何把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放在上海?业界专家认为,这是对上海市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肯定和鼎力支持。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民间收藏文物交易的重镇,市场主体培育良好、行业组织建设规范,文物交易市场活跃,正在形成创新、有序、可控的社会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格局。在社会文物治理方面,上海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验。据初步统计,目前上海有文物商店52家、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75家;涉及文物经营的古玩旧货市场11个,场内经营户1103家;涉及旧物、古玩(文玩)经营的互联网网站317个,从事民间收藏文物交易的市场主体整体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上海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171场,审核文物拍卖标的113300件,成交总额超过50亿元。

国家文物局缘何把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放在上海?答案在“上海模式”里-LMLPHP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全力支持上海文物拍卖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发挥“一网通办”便捷服务优势提高审批效率,全程网络化办理文物拍卖的申请;同时,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文物艺术品展示和拍卖活动。2020年截至目前,共审批文物拍卖会458场,文物拍卖标的85425件,撤拍378件,其中网络文物拍卖366场,占比高达80%,且多次出现高价位拍品。截至目前初步统计成交金额已达32亿,较去年同比增长23%,秋拍在即,各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都在积极筹备,相信会有更好的预期。

国家文物局缘何把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放在上海?答案在“上海模式”里-LMLPHP

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物流通日益活跃的今天,尤其是在拥有自贸区、保税区的上海,做好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审核工作不出差错,上海管理处制定了《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文物进出境审核实施细则》,规范审核流程。同时上海市文物局牵头市公安、检察院、工商、商务、海关、文化执法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典型事件或者一阶段内集中发生的事件,各部门集体商议、情况互通、信息共享,明确职责分工、消除监管漏洞,统一行动,形成打击合力。2019年,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配合公安部、国家文物局、上海刑侦总队追回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上海管理处完成对“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鉴定评估工作,这是近年来我国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和海关总署公告2016年第14号(关于暂不予放行旅客行李物品暂存有关事项的公告)等规定,海关在查验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等工作中会涉及对文物、复仿制品的认定问题。目前虽有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和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机构对已立案和申报进出境的文物进行审核,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监管缝隙。为此,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与上海各口岸海关反复沟通联系,最后经上海海关确认,制作《上海口岸海关文保货物/物品工作联系单》,在进口货物、物品缴税环节和出口货物、物品查缉走私环节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国家文物局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2019年共办理274批次7903件。2020年截止目前,共办理文物进出境93批次4599件,协助海关查验疑似文物20批2728件。

2019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等文件,有效降低了自贸区内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按照“一线申报、一线监管”的原则,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与自贸区海关和外高桥保税区多次协调沟通,简化审批及监管手续,优化文物出境审核和临时进境复出境登记查验管理,逐步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对于申请由自贸区保税区临时进出境的文物,上海管理处可提供延伸服务,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登记查验和审核工作,便利企业在自贸区内开展文物存储、展示等活动。对其他申请人审核数量大、安全要求高的文物,亦可通过事先预约,提供上门服务,现场审核。

国家文物局缘何把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放在上海?答案在“上海模式”里-LMLPHP

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从2017年开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先后组织上海文物商店、朵云轩集团、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社会文物行业协会五家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常态化民间收藏文物免费鉴定咨询服务试点工作。同时,我局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制定了《上海市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推荐单位工作规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制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文物收藏爱好者26686人次,无偿鉴定文物藏品总数71665件,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和社会舆论广泛好评。该服务模式的建立,有效遏制了借文物鉴定名义实施诈骗活动等市场乱象,既保障了文物收藏爱好者的正当权益,又增强了人民群众依法收藏文物的意识。国家文物局对上海的此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借鉴“上海模式”。

2019年12月16日上海市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上海市民间收藏文物经营管理办法》已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规范和繁荣文物市场的省级政府规章,主要创新点有:一是将古玩旧货市场内的商户纳入统一管理,形成政府管古玩市场、古玩市场管商户的监管模式;二是强调服务与监管并重,对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一网通办和信息公开、建立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服务机制等服务和保障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三是增加了撤销文物经营单位行政许可的规定;四是增加了对自建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管理要求;五是将涉案文物鉴定范围扩大至包含行政执法案件;六是创设了部分行为规范和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去年5月,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上海市社会文物行业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首个面向文物经营行业的地区性行业组织,现有会员单位110余个。协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积极探索既依法合规又灵活高效的办会机制。上海各文物拍卖企业、文物商店、古玩市场规模大小、内容特点、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协会充分发挥职能,通过建立协调、帮扶等机制,促进全市文物经营企业共同发展、健康发展。协会还成为政府与行业之间、行业与社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成员之间以及国内外同行之间联络、沟通、协调的桥梁与纽带,引领、带动、组织全市的文物经营单位以更加包容开放的胸襟和诚实守信的精神参与市场竞争,使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充满生机。

国家文物局缘何把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放在上海?答案在“上海模式”里-LMLPHP

在申请文物经营资质许可条件中,有一条核心要素就是文物拍卖企业需要有5名以上文博系列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文物商店需要有5名以上文博系列中级职称的专业人员。而这些专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相关文博单位,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文物经营单位的难题。为此,《上海市民间收藏文物经营管理办法》首次提出支持文物经营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文物博物系列职称评定,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6月17日联合发布了文博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办法,其中新增文物流通专业,适用于在文物交易流通中从事数据采集、信息咨询、市场研究分析以及购销、拍卖和典当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此举为促进文物经营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11-10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