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百姓会所”,这个街道的睦邻之治已走过十年-LMLPHP

10年前,杨浦区首家睦邻中心——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正式开放。10年来,延吉社区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建成“一站式”集多种社区服务功能、覆盖社区全人群的社区服务综合体——睦邻中心,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拓展自治共治平台阵地,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百姓会所”。

今天上午,延吉新村街道社区睦邻中心十周年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回望“睦邻之治十年路”,如何进一步挖潜,发挥睦邻中心这个百姓家门口“会所”的最大效能,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百姓会所”,这个街道的睦邻之治已走过十年-LMLPHP

走门步行10分钟,就能享受各类服务

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位于杨浦区中部,是杨浦区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社区。住宅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公房为主,居民多为普通工薪阶层,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十分突出。

作为建成居住区,街道辖区内大中型企业较少,没有多余的闲置空地或厂房可以利用。于是,街道对社区内的资源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通过租赁、收购、共享等多种模式获得场地资源,并按照社区十分钟生活圈的标准,将区域内17个居委会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片区,各建一个社区睦邻中心。此外,街道还在睦邻中心里设立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延伸点,居民可以就近办理35项社区事务。

近年来,街道逐步在社区构建起“1+4+13”公共服务设施格局:“1”是指1个标准化、多功能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是指4个社区睦邻中心;“13”是指辖区内其他13个居民区,充分利用原有老年活动室,通过整修和改建作为睦邻点,延伸睦邻中心的服务内容。街道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成一个直接与居民区连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化社区服务平台,居民步行十分钟就能“零距离”享受各类服务。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百姓会所”,这个街道的睦邻之治已走过十年-LMLPHP

今天,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同济大学城市360团队与上海爱护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睦邻微景观共建签约。今年,同济大学团队将与街道、居委会、睦邻中心合作,在敦化路居民区共同开展“济吉益堂”社区花园微更新项目,探索打造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多方合作,协同参与睦邻公共空间建设的新模式。

社区里的事儿,变找组织为自己解决

睦邻中心成立至今,各种群众文化团队在社区里不断涌现。在引入社会组织开展专业服务的同时,一批居民骨干也逐渐登上社区舞台,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服务的受益者、活动的接受者逐渐转换角色,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百姓会所”,这个街道的睦邻之治已走过十年-LMLPHP

在第三睦邻中心“幸福里”改造之初,“幸福茶馆”就被提上了议程,社区里的老人说:“睦邻中心那么大,就是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阿拉老年人嘎嘎三胡、聊聊天的。”于是志愿者利用“幸福里”社区互助平台,为社区老人打造了一个“茶馆”。志愿者、社区居民共同计划、分工、行动,全程参与,“幸福茶馆”开张那天,还有老人带来了自己的茶叶,与大家一起分享,现场其乐融融。

照片:杨浦区供图

05-15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