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依旧严峻,北半球迈入深秋,流感本就好发于秋冬季,在我国,每年入秋后,卫生主管部门会对当年的流感防控做出部署,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流感防控工作已上升至国家层面。
不久前,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从17个方面对全国流感防控工作提出更精准、细致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个人如何应对、如何配合?现阶段感冒了到底要不要就医?发热防线最新监测情况如何?“双11”购物节将至,市民有没有必要囤积消毒品、相关药品?
就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11月10日晚间连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
01
感冒了及时就医!讳疾忌医耽误病情
“现阶段自己感觉感冒了,要不要上医院?”陈尔真给出直接的回答:有症状必须去医院,讳疾忌医耽误病情!
针对市民担心的“医院人多、可能交叉感染”的疑虑,陈尔真更是直接告诉记者:上海自今年1月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后,发热门诊就24小时进入严阵以待状态,这10个多月来,发热门诊内部流程、软硬件配置、专业学科人员配备更是不断完善、优化。
所不同的是,发热门诊会根据国内外风险地区的变化调整重点关注对象。陈尔真告诉记者,医院内部已多次开会部署,强调发挥好“监测哨”的作用,对来院患者严格流行病学调查询问和“健康码”的查看,“一问一筛”;对每一个疑似病例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充分讨论,“坚决不放走一个可疑的病例”;对医务人员实行风险地区接触史排查,“不漏一人,全员覆盖”。
持续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社会是这个闭环中的重要一环。
11月10日,浦东新区高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检大门,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负责对就医者进行体温检测、随申码检查、流行病学史问询。顺利过“关”后,就医者正式进入诊疗区域前,同样的检测“三件套”将再上演一遍。一旦出现体温高于37.3℃的发热患者将被直接引导至一处独立区域——发热哨点诊室。
从疫情之初,浦东新区高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保持着这样的战“疫”姿态:守好“两道门”,做好“三件套”。这几天,高行社区发热哨点诊室保持着“零”的就诊率,但医护仍没有丝毫懈怠,高年资医护轮流排班,确保每日两人始终在岗。“发热患者但凡进门,绝不会遗漏一个。”高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唐志红很有底气,“我们有着严格的闭环管理,一旦发现发热患者立即由预检人员送至发热哨点诊室,待负压120转运至就近的发热门诊。”
02
“流感未高发”,不代表能就此放松
秋冬本就是流感高发季,作为本就承担流感监测哨功能的医院,目前监测情况如何呢?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给出同样的回答: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流感没有呈现高发趋势,但不代表可以就此放松。
“现在不高,不代表未来不高,恰恰相反,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不能放松。”胡必杰说,每年11月开始进入流感高发季,大家应警惕秋冬季存在新冠和流感叠加流行风险,做好预防和控制的准备。
陈尔真也告诉记者,存在新冠、流感叠加的可能,两者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且临床表现相近,但对医院来说,已有技术有段可快速甄别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是流感病毒,市民不必为此恐慌。采访中,这名经历过武汉战“疫”的重症医学专家一再强调“科学应对”。
针对市民过度消毒、囤积相关药品甚至自行服药的举动,陈尔真直言:勤洗手、平日采取常用的手部消毒即可,过度消毒对部分敏感人群反而可能诱发疾病,没有必要。至于自行预防性用药,他更是不主张。
“是药三分毒,与其给自己灌药,不如好好吃饭、正常作息,保持好的抵抗力。”陈尔真说,这些看似朴素的防疫却是制胜“秘诀”,这经历了全中国人民10个月共同战斗的有效验证。
“这次抗疫我们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归功于我们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系统和很好的社会制度,最关键的是全国人民的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才能让社区的蔓延得到很好的控制。”陈尔真呼吁市民,将在战疫最严峻时刻积累下的防护经验坚持下去,“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我们筑好墙,织好网,相信即便有零星疫情,也能得到快速控制,不会发生大面积的疫情的流行。
03
通风,通风!秋冬防疫不忘“特有姿势”
如今,从社区到大型医院,诊疗量基本恢复到往日同期。
在社区,面对前来就诊的老年朋友,除提示他们在诊疗区域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外,唐志红特别提醒,老年人体质弱、基础疾病较多,平日里要注意均衡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如今正处秋冬交替之季,昼夜温差大,老年患者记得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千万不要着凉。
陈尔真则特别提醒:秋冬防疫除了延续“往日姿势”,也有“特有姿势”,比如通风。秋冬外部环境温度低,人群很容易在密闭的环境里久居,空气不流通,定期通风成为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秋去冬至,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11月10日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发布最新防护六要点,详细内容包括:
一是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员较为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到医院就诊以及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自觉佩戴口罩。口罩佩戴要规范,让口罩紧贴面部、遮住口鼻。
二是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前往人群密集或相对密闭的场所,在公共场所内自觉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尤其要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近距离接触。
三是注意个人卫生。外出回家、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切勿用脏手触摸眼口鼻。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挡口鼻,使用后的纸巾立即丢弃并洗手。
四是谨记食品卫生。始终遵循生熟分开的原则,接触生鲜食材前后要及时洗手,未洗手不触摸眼口鼻;肉蛋海鲜类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
五是定时开窗通风。经常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至少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天气转凉,气温日渐降低,开窗通风时也请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六是做好健康监测。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要戴好医用口罩,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市健促中心要求,各单位和物业也应认真履行好管理义务,主动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落实进门前的体温检测;办公室和会议室定时开窗通风,尽量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做好公共区域、公共物品的清洁消毒;确保洗手液或肥皂的供应,有条件的可在公共区域提供免洗手消毒剂。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旧存在,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提高防护意识、落实防控措施,这不仅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武器,同时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