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摄影:赵良亮
1.
和两三位朋友饮酒夜归,几个人穿过小树林,发现路间飞舞着几只萤火虫。小小的绿色的光点飞啊飞,引得大家大呼小叫,兴奋不已。
是六月初,我带城市里的朋友回老家种水稻——每年的暮春初夏,我都带他们来田间干农活。我们在田埂上坐着,谈天说笑,也在泥水间弯腰劳作,把青秧一株一株插进泥土。到了秋天,田地里一片金黄,他们又会回来,一起收割。
每一次田间劳作,都让人领会到自然与山野的美好。
即便是萤火虫一只两只飞过眼前,都令人惊讶。这细微的美好,我们还以为早已丢失,结果它们还在。而我们内心深处,居然还能被这种微不足道的美好打动,这也让自己感到意外。
还以为自己生锈了呢!
所以,那就经常到乡下来插秧呀。
我们就这样开着玩笑,一次又一次回到稻田。我想起来,在我少年时候,最害怕的,就是暑假干农活,无数繁重的农事压在大人们的肩上,孩子们也要帮着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六七月的暑热之中,必须咬牙坚持,挺过农忙时节。那时,大人就会嘱咐小孩:要好好念书呀!这样,以后就不用干农活了!
夜渐渐深了,大人与小孩带着一身疲累,沉入梦乡。
只有小小的萤火虫,提着小小的绿色的灯笼,那么飘逸,飞呀飞。一闪一闪,一闪一闪,一闪一闪,仿佛梦境。
2.
买过一本书——《故乡的微光》。光看书名,你猜不到这是一本关于萤火虫的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夏夜家门口遇到浮游的萤火虫的情景。那一闪一闪微弱的光,就像是童年的记忆。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再遇到它们了?
3.
萤火虫在中国古籍里,待遇真高。打开数字版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便能检索到萤火虫飞散在各种古籍里的小小身影。其中“博物汇编·禽虫典”第一百七十一卷的“萤部汇考”,搜集到古人对于萤火虫的各种描述。埋头阅读诗词文赋,便仿佛沉入一个萤火虫的世界,闪闪烁烁,流光溢彩。
小小萤火虫有各种各样的别名:熠耀(《诗经》)、宵行(《诗经》)、荧火(《尔雅》)、即炤(《尔雅》)、丹鸟(《大戴礼记》)、耀夜(《古今注》)、景天(《古今注》)、丹良(《古今注》)、燐(《古今注》)、夜光(《古今注》)、宵烛(《古今注》)、挟火(《埤雅》)、?火(《埤雅》)、蛆萤(《尔雅翼》)、蠲(《本草纲目》)、水萤(《本草纲目》)。细品之下,那些名字都典雅极了,带着诗意,就像萤火虫提带微光,穿越时空,款款而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萤火虫就频频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南朝梁简文帝的《咏萤》诗云:“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腾空类星陨,拂树若花生。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倾。”大概在古时候,光污染、空气污染都没有这么严重,生态环境也好很多,夏天的夜晚,萤火虫数量一定非常多吧。万千萤火虫明明灭灭,足以让夏天的夜晚万树生花,增光添彩,这萤火虫的光亮,可以把人带入一个浪漫主义的世界。
李白写萤火虫,独出机杼,一首五绝不见一个“萤”字:“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杜甫也有诗咏萤火虫:“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韦应物也有《玩萤火》:“时节变衰草,物色近新秋。度月影才敛,绕竹光复流。”
写萤火虫的诗人,可谓车载斗量,不胜枚举。倘若像小时候一样,在夏夜天空下歇凉赏萤,还能打开手机一一吟诵古人的诗词,那又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只是二三十年前的乡野人家,一册图书尚且不易找到,又没有如今普及的手机、电脑等工具,哪里能轻易得到这些珍贵的诗文歌赋。对于孩子们来说,无非是仰卧竹榻,遥望夜空出神,心与天地萤火星光一般空澈澄明,用一颗天真的心去感受自然万物罢了。
有时,村夫野老能讲一点传奇故事的,便已属难得,引得村庄中的孩子们都围着,听他讲讲“囊萤映雪”之类的典故,以及奇奇怪怪的故事。关于萤火虫的精怪故事也很多,这两天从古书上读到,颇有乐趣,随举两例。一是《拾遗记》里有说:“岱舆山萤火大如蜂,声如雀,八翅六足。”一是《酉阳杂俎》里的一则笔记:“登封尝有士人客游十馀年,归庄,庄在登封县。夜久,士人睡未著。忽有星火发于墙堵下,初为萤,稍稍芒起,大如弹丸,飞烛四隅,渐低,轮转来往。去士人面才尺馀。细视光中,有一女子,贯钗,红衫碧裙,摇首摆尾,具体可爱。士人因张手掩获,烛之,乃鼠粪也,大如鸡栖子。破视,有虫首赤身青,杀之。”
这样的故事,倘若在小时候听到,一定会在赏玩萤火虫之余,或者“囊萤映雪”这样老生常谈的典故之外,给孩子们增添一些惊心动魄的乐趣吧。
4.
“萤,一名挟火,越人谓入室则有客。”
萤火虫莫不是要提着灯笼去接客人?
你们都来吧,父亲的水稻田又要开始插秧了。
我让萤火虫去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