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举办“电影的过去与未来”学术会议,宣布引进美、荷两位外籍全职教授-LMLPHP

“电影的过去与未来:数字技术,视听叙事与影像文化”大型学术会议日前在上海戏剧学院开幕,100多位专家学者针对最新电影数字技术主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研究。开幕式上,上戏举行特聘教授聘任仪式,正式宣布引进原美国电影学院院长、哈佛大学教授扬·舒特教授和国际电影摄影师学会会长奥斯特鲁姆教授担任影视导演和摄影类系列课程的全职教授。

扬·舒特曾任戛纳电影节评委,2009年、2010年在哈佛大学任教,课程包括电影叙事理论,建筑,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等。2014年至2017年担任美国电影学院担任院长。舒特同时是ATELIER Program的创立者,该项目是德法电影训练交换生项目,在业界很有影响力。

上戏举办“电影的过去与未来”学术会议,宣布引进美、荷两位外籍全职教授-LMLPHP

奥斯特鲁姆在1977年至1979年间就读于美国电影学院摄影系,作为摄影师拍摄过六十余部影片,获得艾美奖,ACS杰出摄影奖等。2016年至2020年担任美国摄影协会会长,2020年担任国际摄影师协会会长。两位学者都表示来到上戏任教让他们兴奋,同时充满未知挑战。目前,两位专家皆已经通过上海市“千人”计划的初评,正在全力准备终评。

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自2019年9月整体搬迁入驻昌林路校区,学校全力打造“影视新媒体中心”,全新的校园环境和一流的影视多媒体设备及大中小各类影棚,为教育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保障。

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前期充分交流沟通后,2020年8月,上戏影视学院决定引进美国电影学院前院长杨·舒特及国际摄影师协会前会长基斯·范·奥斯特鲁姆两位专家。

今年9月,虽然两位专家尚在境外,但克服时空的差异带来的各种困难,按课表给学生开展网课教学,影视学院安排具有本专业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教师担任现场翻译,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经过各方努力,两位专家分别于10月7日和10月21日到达上海,开展现场教学工作。

专家到校后,将直接参与影视学院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从引进课程、培养师资入手,创新与改革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科课程,并将建立一套融合电影制作、故事讲述和影视美学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理论体系,配合充分的实践练习,为学生未来进入电影制作产业提供实际而有效的教育。引进扬·舒特和基斯•范•奥斯特鲁姆来上海戏剧学院担任影视导演和摄影类系列课程的全职教授,对于上戏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推动上海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上戏举办“电影的过去与未来”学术会议,宣布引进美、荷两位外籍全职教授-LMLPHP

“电影的过去与未来:数字技术,视听叙事与影像文化”大型学术会议由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文化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中国文艺评论上海戏剧学院基地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协办。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教授在《“共同体美学”再思考:历史与实践 》中提出不断重读巴赞的观点,坚持社会主义电影强国的建成需坚持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陈犀禾的《泛论数字技术对影像研究的重新定义》以一张电视研究领域逻辑关系图清晰构建了电影生产技术,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是如何在传播学的信息流通过程中完成数字循环,并最终导向以吸引力电影为代表的活动影像。

上戏举办“电影的过去与未来”学术会议,宣布引进美、荷两位外籍全职教授-LMLPHP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钟大丰教授的《数字时代的电影版本学:修复、修理与修订》从电影版本学的角度切入,全面分析了电影修复的历史流变,指出了数字版本的电影状态的复杂性。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的《论数字技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美学变革与理论扩容》从影像世界、生产者、电影作品与观众四个维度系统地考察了数字技术革命对影像本体的重构以及对“主体”观和作者论的挑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新《数字人文与中国电影知识图谱》敏锐地发觉了数字算法与电影文本之间的隔阂与梳理,直指因此导致的中国电影研究数字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跨学科解决方向。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冠平的《影像艺术的算法阐释》则认为在当下电影算法多基于商业消费行为,受影响力评价的干扰,是当下必须直面的一个挑战。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斌教授《夏衍与上海——纪念夏衍 120 周年诞辰》重新梳理了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关系并探讨了这三者是如何影响夏衍的创作。

八个分论坛,与会专家们围绕“技术”这一关键词,对电影的美学、叙事、产业、纪录、媒介、表演、影像、史论等八个角度展开了深度讨论。

照片由上海戏剧学院提供

11-11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