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逐渐成为参与各方共同发展、推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国际合作新平台、新方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参与各国以及世界经济意义重大。11日下午,在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主办的全球化新变局下的“一带一路”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暨第五届“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治理学术研讨会上,多位教授表示,对于高校而言,做好相关研究意义重大。
“区别于WTO等以组织为平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项目推进合作,旨在推动共同发展。”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研究员张幼文在做主旨报告时表示,“共建”意味着共商、共建、共享,所谓“高质量”,则意味着发展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一带一路”利好参与国经济。近年来,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在场的多位专家表示,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树全对2000-2014年全球14个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增加值贸易进行核算。经研究,他发现无论以哪种形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均可带动一国制造业GVC收入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参与到全球经济当中,以开放的态度加强多边合作,经济发展才能得到利好。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赵红军则以中欧班列作为研究对象。自2011年首列中欧班列从重庆开出以来,国内先后有48个城市逐步开通中欧班列。在对2008年-2018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研究后,他发现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枢纽城市以及周边城市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改善了城市自身的道路设施通达性,还促进了城市出口贸易的发展。”赵红军说。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否会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场专家表示,疫情的确产生了影响。尤其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在安全和效益两方权宜中,如今可能会放慢在外国设厂的步伐,更偏向本土化。但这并不会停止全球化的步伐,正如赵幼平所言,“我写数字8的时候习惯连起来上下一笔写,我想,全球经济的关系也是如此,相互连接,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