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信息技术专业就一定要找IT行业、必须当“码农”吗?应届生马涛决定突破自己的求职“舒适圈”。
“正如今年取得亮眼战绩的上海‘五五购物节’,我学习的数据分析、趋势预测等新技术可以服务于各行各业。”今年即将从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的马涛,已和上海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顺利签约,将以管理培训生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虽然,这份工作和马涛最初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有一些差距,但他选择接受。征战“新零售”这片蓝海,小伙信心满满。
“实战”中,适度降低求职预期
读的是沪上名校,学的专业和大数据相关,眼下正当红……乍眼一看,马涛要找份工作似乎并不难。可起点“不低”的马涛,对自己的职业本有另一番规划。
马涛最初心仪的是企业数据分析师岗位,想走“硬核”路线。而且,为了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他比一般毕业生启动更早。大三暑假时,他就未雨绸缪,找了一份在企业人事部门的实习。HR的招聘思路是什么,什么样的简历能“一击即中”、哪些岗位更有发展前途……马涛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这些搞得一清二楚。
可正式启动应聘后,职场的“风向”和他预想的有些不一样。“不少简历投出去没有回音,参加过一些面试,也‘挂’了。”虽然内心有些沮丧,但马涛还是听从了身边老师和学长的建议,“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当调低自己的求职预期。
“虽然没能‘一击命中’最想去的数据分析师岗位,但上海联华的HR也没有直接拒绝我,而是提议我‘调剂’到管培生岗位。”企业给马涛一个月的考虑时间,而他只花了两三天时间慎重考虑后,就决定和这家企业签约。
“其实我一接到HR的电话,心里就基本做好了签约的决定。毕竟,如果犹豫不决、在挑挑拣拣中再错过这个机会,很可能得不偿失。”马涛认真分析过这家企业管培生岗位的“利弊”:虽然要从基层轮岗做起,但可以加深自己对行业的整体认知,而且未来的晋升空间更大。
“找工作太累了!”,要花大量精力“做功课”
从去年秋招启动后,马涛就积极参加了多场企业招聘会,陆续投出了三十多份简历。“找工作,真的太累了!”虽然从他投出的简历数看,这个量,并不算多。但实际上,在选择投每个企业、每个岗位之前,他都花了大量精力“做功课”。
接受记者采访时,马涛分享了自己的求职攻略:首先要考察企业的性质、背景和发展方向,比如搜索企业官网信息、相关行业分析报告等;其次,除了公开的招聘要求,还要了解心仪的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是否有一些行业偏好,比如根据行业群面的题库,可以提前练习模拟面试。“我还经常和正在求职的室友、同学们分享搜集到的信息及面试经验,还找了从事相关行业的学长学姐打听‘内幕’。”
当大致了解所投企业的背景和发展方向,他还会针对不同企业的岗位要求,精心修改、调整简历,在排版上更加突出重点。比如,数据分析岗位看中专业技能,就要突出自己在学校的相关实践项目或行业实习经历;投管培生岗位,则要突出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是之前实习时,一位资深HR同事向我传授的经验。”马涛说。
受导师影响至深,对“新零售”充满信心
和身边大多同学选择进入IT、咨询、金融等“传统”对口行业不同,马涛看好“新零售”行业前景还有一个原因:受导师影响至深。
马涛毕业论文的导师——上海财大劳帼龄教授就是一名电子商务专家。最近几年,新兴消费行业正是劳帼龄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她时常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生们分享。
“新兴消费以技术为手段,促进了商街、商圈和企业数字化的融合,传统商业正在做数字化改造。”导师的一次讲座,让马涛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
虽然平时“只逛不买”,但出生、成长于甘肃省的马涛也从内心深处认同导师的这一判断。他敏锐地发现,和上海丰富新颖的零售生态相比,中西部地区更有待零售业尤其是“新零售”开拓。
“新消费、新零售领域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我相信我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马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