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云招聘”与“空中求职季”一语双关,既是在疫情下找工作的生动写实,也道出其中的曲折与不易。但是,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在“空中求职季”,我们注意到大学生就业形势中的一些新变化。
日前,“名校应届毕业生扎堆当房产中介”新闻引起社会关注,有人疑惑名校毕业生是否也“难就业”?据了解,大学生选择“房产中介”职业的原因,主要是源自兴趣爱好以及对销售行业的擅长,而与“就业难”并无关系。其实,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一是经济结构调整迭代促使一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比如房产中介、种植、养殖等传统行业焕发出新生机,正在改变以往门槛低、要求低、收入低的传统职业形象,吸引着作为社会知识精英的大学生投身其中,而大学生群体从业规模的扩大,也为这些传统行业赋能增效,产生新的竞争格局与行业规范。二是随着网络经济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服务行业不断垂直细分,催生了网络主播、剥虾师、陪跑师、遛狗师、服装陪购师等“脑洞大开”的新兴职业,为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选择。此外,在抗击疫情中,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运输工作者、建筑工人、社区工作者等以往不引人注目的职业群体,为疫情防控和人民生活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中的佼佼者成为新时代的“新劳模”,唤起人们对这些行业的关注与尊重,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就业渠道。
相较于看重待遇与地域、听从家庭意愿、依靠专业所学找工作的传统择业观,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较大变化,他们更倾向于从自身兴趣爱好出发去选择职业,这和他们出生与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物质生活优渥年代有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父母不惜花费重金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已成为社会平常现象,而儿时的兴趣爱好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就是鲜明事例。与此同时,不可小觑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些就业取向,比如,有些人渴望“搭便车”“赚快钱”,希望通过走捷径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有些人怕吃苦、怕受累,做着“躺赢”的“锦鲤之梦”;有些人追求个人幸福高于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沉溺于自己的“小确幸”中;有些人在压力和焦虑面前消磨斗志,把“佛系”当解药,等等。此外,随着社会分工细化,不少大学生找不准自身职业定位,眼高手低、拈轻怕重、被动等待,成为“慢就业”和“被动就业”群体中的一员。
1835年8月,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这样讲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振聋发聩,给今天的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新时代择业观带来启示与力量。所谓新时代择业观,就是“要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无论投身哪一个行业,都要弘扬劳动精神,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都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注重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职业目标融入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去,从而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身处新时代,奋战新征程。大学生应以新时代择业观为指导,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走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前沿,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勤于实践,服务群众、造福人民,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放飞个人的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