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沪太路!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北隧”矩形顶管段双线贯通-LMLPHP

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沟通宝山、普陀、长宁三区,连通罗店大居、顾村大居和南大重点转型地区,是上海市域范围内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通道,贯通后将有效缓解沪太路交通压力。

今天上午,矩形顶管“宝山先锋号”顺利到达接收井,实现顶管西线贯通。记者在隧道股份上海路桥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Ⅱ标顶管西线施工现场看到,矩形顶管掘进断面的6个刀盘还在缓慢转动,293节的顶管管节全部顶进到位,现场工人将要进行最后的洞门封闭工作。

分流沪太路!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北隧”矩形顶管段双线贯通-LMLPHP

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路线总长2.3千米。之前由于顾村公园、蕰藻浜的阻隔,道路无法实现南北贯通。为破解现有交通瓶颈,此次工程采用“南桥北隧”方案,南桥指祁连山路大桥,北隧则为地下通道段。地道为双向分离式,分为东线和西线,东线通向宝山方向,西线通向市区方向,长度850米,双向四车道,将成为沟通宝山、普陀、长宁三区,连通罗店大居、顾村大居和南大重点转型地区,宝山连接中心城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上海市域范围内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通道。

一次顶进距离445米,顶进长度世界之最

分流沪太路!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北隧”矩形顶管段双线贯通-LMLPHP

此次贯通的“北隧”部分段,采用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机“宝山先锋号”分东西双线顶进完成。近年来,矩形顶管施工工艺因其较小的城市环境影响、较好的空间利用率以及较高的施工效率,在城市建设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随着技术装备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升级改进,在断面尺寸和顶进距离上不断突破。“宝山先锋号”就是个“超大家伙”,单线顶管断面尺寸9.90米×8.15米,一次顶进距离445米,管顶平均覆土深度不足4米,也创造了目前世界一次顶进距离最长超大断面超浅覆土矩形顶管记录。隧道股份上海路桥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Ⅱ标项目总工介绍,“由于顶管施工不能间断,即使是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间段里,‘宝山先锋号’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陪伴着项目团队经过了充满挑战的施工过程。自2019年10月28日东线顶管始发以来,历时近390个日夜,顺利实现双线贯通。”目前,东西线正在进行地道明挖暗埋段及敞开段结构施工,东线顶管内已经开始电缆桥架安装,地下通道雏形初现。

分流沪太路!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北隧”矩形顶管段双线贯通-LMLPHP

据了解,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预计于今年年底实现结构贯通。项目建成后,除有效缓解沪太路交通压力外,还将进一步完善宝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道路状况,提高路网运行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统筹发展。

宝山区政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张骞伟介绍,目前南桥已基本完成,年底将先行开放,可以有效缓解蕰藻浜两岸的交通。等整个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缓解沪太路交通压力,还将改善城市道路状况。

临近轨交仅7.8米,毫米级控制应对复杂环境

分流沪太路!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北隧”矩形顶管段双线贯通-LMLPHP

矩形顶管施工工艺因其综合优势在越来越多城市地下工程中应用,城市中心寸土寸金,地下空间纷繁复杂,也为顶管施工带来了更多挑战。

以陆翔路项目为例,“宝山先锋号”从顾村公园始发,最终到达靠近S20外环高速的接收井,矩形顶管依次下穿顾村公园、河浜段、S20外环线,最后破土到达接收井贯通,且顶进路线临近轨交7号线及正在施工的轨交15号线,要在施工中确保轨交、顾村公园的正常运营和S20外环高速畅通,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变形,顶进精度要求极高,顶进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疏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项目总工甄亮告诉记者:“相较传统圆形顶管,矩形顶管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状态更为复杂,控制纠偏更加困难,而且国内外还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通过此次在陆翔路的成功实践,项目团队进行技术攻关,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矩形顶管自动测量系统,严格控制轴线变形和偏转,把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施工现场配备了“神经中枢”——顶管机控制中心,实时呈现顶管机运行参数和顶管施工状态,控制中心就像整个顶管隧道的CPU,对施工过程进行360度无死角管控,及时有效传达各级指令,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时调整顶管机顶进参数,确保顶管施工高质量推进。”此次项目建设过程中针对提高超大断面超长距离矩形顶管顶进控制精度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同类型工程施工积累重要的数据资料和技术经验。

顶管施工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也将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为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快速路、地下构筑物建设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图:隧道股份上海路桥

11-17 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