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才军事家”史无前例地被广播宣布撤职,灰溜溜地回到美国 -LMLPHP

1950年10月,彭德怀临危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出征朝鲜。

彭德怀的对手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9月15日,美第10军在仁川登陆后,按照正常的做法,麦克阿瑟应将部分军权交给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指挥。因为沃克此时只指挥第1、9军两个军,可他却将第10军归自己直接指挥。这样,在向北进犯中,第10军不是由第8集团军指挥。麦克阿瑟令第10军从仁川登路,绕道海上从元山登陆,向咸兴、长津、江界及惠山方向进攻,这不仅使第8集团军与第10军的间隙达80公里至100公里,而且分散了兵力。

结果,彭德怀抓住战机,云山一战,沉重打击美第8集团军和第10军,顿挫了美军向北的攻势。

随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召开,建议麦克阿瑟将两军会合,以封闭两军之间的间隙,并建立一道绵亘的防线。但是,这个建议遭到麦克阿瑟的坚决反对。

麦克阿瑟非常轻视彭德怀,固执地认为,第8集团军与第10军之间的纵贯山脉是保障两军结合部的天然屏障,会阻止中国军队突入,志愿军也无法越过这些崎岖的地形。这样,第8集团军与第10军愈向北进攻,兵力就愈分散,两军的间隙愈来愈大,翼侧也暴露无遗。

彭德怀敏锐地发现了麦克阿瑟的失误,决定利用和扩大了他的错误,向毛泽东建议迅速调第9兵团第20军、26军、27军入朝参战。该兵团入朝后,彭德怀令其迅速向东线长津湖方向开进,阻击和攻歼美第10军;同时将原在该方向阻敌的第42军主力西调,集中6个军攻歼美第8集团军一部。为此,他采取了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的战术,诱敌北进。

11月24日,麦克阿瑟下令美军发起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第二天黄昏,志愿军从德川、宁远突然向敌侧翼发动反击,迅速歼灭南朝鲜军第7师、8师,将南朝鲜第2军团击溃。接着,彭德怀令第38军迅速向德川、军隅里攻击前进。38军113师一昼夜急行军73公里,11月28日晨抢占了三所里,29日晨又抢占了龙源里,把美第8集团军两条主要后路截断。

这侧后突然一击,完全出乎麦克阿瑟意料。这时,他才认识到彭德怀的厉害,慌忙对华盛顿报告:投入北朝鲜作战的中国军队是大量的,而且数量在继续增加。打着志愿军或其他旗号进行小规模支援的任何借口再也站不住脚了。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完全新型的战争。为此提出美军必须由进攻转入防御。

11月28日,麦克阿瑟命令所有部队后撤。

美军逃跑式地撤向三八线。志愿军西线各军尾随敌人前进,12月23日,主力逼近三八线,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乘胜收复延安半岛和翁津半岛。

彭德怀这强有力的侧后一击,最终发展成为致麦克阿瑟彻底大败的一击。麦克阿瑟这位被美国及盟国军界称为“天才的、杰出的军事家”,被彭德怀连续几击,迅速地败下阵。1951年春,他来到三八线以北南朝鲜军第9师视察时,颓然倒在吉普车的前座上,仿佛已经完全筋疲力尽,再也没了一贯的信心和盛气,完全是一个“斗败”的人。

麦克阿瑟被彭德怀打得大败后,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朝野。1951年4月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决定撤销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撤职命令写道:“撤销你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和远东美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4月11日中午,撤职命令首先由新闻广播传到东京。麦克阿瑟正在举行午宴,午后收到正式命令,命令规定撤职令立即生效。

这种撤职方式在美国历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

杜鲁门的突然撤职令使得麦克阿瑟无法举行美军惯常的指挥官交接仪式,也无法向部队发表惯常的告别演讲,他离开日本时没有欢送,只有家属及少数随从冷冷清清登上飞机。而且,杜鲁门有意安排他的专机在夜间降落旧金山,不让他踏上美国国土时受到欢迎。

麦克阿瑟万万没有想到与彭德怀的较量落到如此下场。

——摘自《国防部长》,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11-17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