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 关爱医护,从不拿葡萄糖扯淡开始-LMLPHP

临床上的葡萄糖注射液通常有5%、10%和50%三种浓度。连续工作8小时、凌晨4点下手术台的郑涛医生打开一包“最淡”的葡萄糖大口灌饮。

不想,这个举动引来个别网友的“扯淡”:有人怀疑他花了患者的手术费,还有人直指他摆拍作秀。

这个视频看得令人心酸,这些言论看得令人心寒。

疫情暴发以来,逆行出征、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带给我们太多感动。灾难面前,14亿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向白衣天使致敬!

与此同时,杨文医生的离世和陶勇医生的负伤又激起舆论场的一片震怒。网友们纷纷喊话:请关爱我们的守护者!

关爱医护、致敬医护,我们时常把这两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从理解医护做起。

要成为医护,医学生献出的青春远超同龄人;成为医护后,手术台、诊疗室的日常工作强度远超多数行业;当疫情突如其来,医护承担的风险更远超普通人。所以关爱医护,首先要理解这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性不仅在于能力越高,责任越重,更在于责任越重,压力越大。

既然这门职业如此特殊,那么舆论自然不能以常理度之,更不能以“小人之心”度之。质疑郑涛医生花患者的钱,这是“被薅羊毛”的心理;质疑郑医生摆拍作秀,这是“仇视网红”的心理。这两种心态本身狭隘偏执,置于这则新闻中更显得荒诞不经。

理解医护,关键在于具备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并不等于换位思考,因为常人难以想象医学的专业性。但最起码,我们可以将心比心地体会连续八个小时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感,我们也可以很轻易地检索到5%浓度葡萄糖的滋味,我们更可以由此追问一句:既然葡萄糖难喝,为什么他不喝水?答案也许是专业的,但答案背后的本能冲动却是人之共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能够以同理心为基准,对灌饮葡萄糖的医护报以善意的理解和尊重,同时设立一条讨论的底线,把种种拉低道德和智商水平的扯淡言论逐出舆论场。这也是我们对医护人员力所能及的守护与关爱。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能够呼吁全社会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待遇和更多的支持。疫情暴发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目的正是要扫清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得以在战场上大展身手,用专业能力拯救更多人。

郑涛医生的视频流传开来后,有网友专程赶到医院,给他送上几箱饮料,让他以后别喝葡萄糖了。虽然这个举动略显业余,但这位网友的同理心打动众人,“我知道(葡萄糖)不好喝。”

这句话可以转送给杠精们:葡萄糖不好喝,你们知道吗?

11-18 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