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共同策划、主办的“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近日在线上展出,共推出中美两国各20件具有学科交叉性、技术创新性的作品。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Lia Cook, Su Series Installation , Cotton and Rayon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展览及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主开发的线上2.5D虚拟展厅平台上举办。展览期间,线上“纤维艺术与科技论坛”将邀请中美当代具有影响力的6位纤维艺术家主旨演讲,同时邀请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师生参与。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岳嵩,《生态·信息·生长》,光导纤维、不锈钢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对以材料为基础、工艺为手段的当代工艺美术已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李薇教授的作品《风声》将光导纤维与水纱面料巧妙结合,使万千光点随音乐律动;本次展览中方策展人岳嵩的作品《生态·信息·生长》是为中国科技馆展厅所创作的以光导纤维为主体的作品,在丰富创作语言的同时,也在探讨科技因素与原生态相互交织的矛盾中和谐发展。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李薇,风声,真丝绡、水纱、光导纤维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李慧、杨懿童、庄夏芬,共存,3D打印、PLA

中方艺术家李慧的《共存》在探索运用新技术拓展纤维艺术特质的新尝试。3D打印笔因其不依赖建模软件而获得更广泛的操控性为艺术创作过程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和可能性。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任光辉、陶肖明,瞳,光导纤维、镭射织物

今天的纤维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材料与工艺,已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多元性与交叉性的艺术学科。展览美方学术主持Lia Cook女士的“Su”系列装置中的图像与大脑中的结构神经连接有关,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表达情绪反应;中方艺术家任光辉在光纤材料的基础之上,和香港理工大学的陶肖明合作,利用激光镭射技术进行制作,不仅提升了纤维艺术作品的视觉美感,也增强了了整件作品的交互式体验感;中方艺术家杨静女士采用新科技纤维材料变色线构成每以瞬间微妙、多彩、独特的作品,让整个展品可反复、可循环、可互动。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杨静、李娜,Yes or No,热敏、光敏变色线

科技创新的应用,也作为一种手段为纤维艺术的创作、研究、教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美方艺术家Rowland Ricketts描述了这样一种现实概念,即构成整体的每个对象或是瞬间,比如染色的布料,植物以及期间所产生的声音,都可以理解为关系不断变化中的组成部分,它表明了相对于事物的整体变化,这种变化本身就是持续时间维度上变化的一部分。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林乐成、李广忠、林月红,《光之亭》竹子、金属、LED 线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郭耀先,万象,UV喷绘彩带、数控马达

中方艺术家郭耀先在打破传统纤维艺术材料与工艺的同时,以科技手段构建叠加纵横交错的抽象艺术语境;本次展览中方学术主持林乐成教授的《光之亭》展现出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对艺术手段融合、驾驭的能力,对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的提炼与精准表达,并与听涧水面的自然倒影相映生辉,引发无限艺术遐想,成为地域标志性文化艺术作品。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Rowland Ricketts,Mobile   Section,Dried indigo  plants,indigodyed hemp,interactivesound

本次展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主研发的云端展厅举行,是一次全新的突破,这也成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新尝试。线上展览搭建了中美学术交流的新平台,消除了时空的距离,深入探讨科技技术如何改变和塑造拥有古老编织传统的纤维艺术,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

领略艺术与科技交织共生的美好景象,“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在线上展出-LMLPHP

▲扫码在线观展

11-24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