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如何发挥人文学术优势,实现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今天(11月23日),数字人文国际高峰论坛暨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举行。国内外数十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他们认为,数字人文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极为广泛,需要多学科研究者密切合作,实现数据共享。
数字人文旨在以数字、技术方法介入人文学术研究,促进其学术创新。学界认为,作为多学科汇聚的学术增长点,数字人文为研究方式的深刻转变创造了条件,是当今具有引导性且最有活力的重要领域。
哈佛大学原教务长、数字人文项目领导人、东亚系讲座教授包弼德表示,他从建立“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CBDB)、“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等中美合作数字人文项目中收获启示,指出在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拥有共享数据的精神,能够提供一套通用的基础数据,应该有充足的时间和经费、注重学生培养、重视数据安全并将数据向公众开放。
伦敦大学学院原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资深教授西蒙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数字人文中心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数字人文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需要人文、艺术学者和工程科学、图书馆学、计算机学科和社会学科等多门学科的研究者进行密切协作。西蒙认为,数字人文是人文和技术的连接,两者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而非一方服从于另一方,二者的联合能够让我们解决一些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用更多的数据可以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提出这些问题,提出更新颖、更高质量的问题,同时也能让我们拥有更多可以使用的资源,直接获取数据源或者将各类资源结合起来。最近四五年也是数字人文中心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四五年,相信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建立,将为其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据悉,上师大在数字人文研究已有较强累积,潘悟云教授率领的计算语言学团队研究成果已在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团队将继续推进文史专题数据库建设,组织实施搭建“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平台”,研发数字人文研究工具。“希望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的不懈努力,和与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密切协作,将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集数字人文平台、专题数据库、研究工具、学术研究与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