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就业献一策 | 与其紧盯头部企业,不妨关注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LMLPHP

这几天,极翼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壮坚有些“着急”,在两个主流招聘网站投放信息,一个月收到的应届生求职简历不到10份,数量甚至不到社招的一半。

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极翼专注于为无人机市场提供消费级与工业级的核心部件研发与销售,曾上榜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得上专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我们公司今年的计划是不裁员,再招聘五名员工。”令陈壮坚没想到,在这个“最难就业季”,公司并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公司唯一转正的职员还是去年新进的实习生。

应届毕业生都去了哪里?陈壮坚认为,一个堵点可能在于,企业与应届生求职者双方信息不对称。讲得更直接一点,求职者零距离认识中小企业的交流通道还有堵点。

“不少学生找工作,一开始就将眼光瞄准头部企业,而对于同一专业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手头掌握的资料却寥寥无几。”他坦言,近几年,几乎从未在复旦、交大、同济等上海排名前五的学校中招到过应届毕业生,一开始,中小企业便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陈壮坚给应届生的建议是,找一份工作,与其盯紧竞争惨烈的头部企业,不妨适当将期望值调低,将目光投向细分领域的优秀中小企业,或许能得到一片更为宽广的求职空间。

“有部分大学生可能觉得,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找工作比较难,那就再去准备考研。”而陈壮坚认为,一定要想方设法,主动引导应届毕业生流入就业市场。

如何让毕业生对中小企业有更多了解?或许,在精准对接层面,高校可以再主动跨前一步。

比如,上海每年都会出炉一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高校能否与相关部门、机构合作,专为这些中小企业组织网络招聘会,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企业、走进企业,对他们起到一定指引作用。

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成为校外导师,参与一些在校学生的培养项目,让学生早早对企业产生一定认同,这样对企业、学生、学校三方都有利。

有时,普通院校的学生在求职时会被企业招聘信息的条条框框“吓”到。

身为管理者,陈壮坚告诉记者,事实上,普通院校中不乏优秀的毕业生,比起学历的限制,公司更看重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如果有意向还请大胆投递简历。

“我们招聘应届毕业生主要是为了做好人才梯队体系建设。”他表示,入职后,极翼会根据每位入职员工的特点量身定制一份培养计划,只要求职者有一定专业基础、踏实肯干、学习能力强、人品好,那么势必能飞速成长。

尽管有人屡屡感叹,“今年找工作难。”但是,包括陈壮坚在内的许多中小企业创始人依然对校招投入了大量精力,抱有很大期望。正如陈壮坚善于从普通院校中挖掘优秀人才,他也希望,更多求职者能在茫茫企业中挖掘出极翼这颗金子。

05-16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