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11月21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办第30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成立30周年庆典。海内外80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方式出席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15日在越南签署后,中日两国第一次建立了直接的自由贸易区,日本经济界第一时间表示欢迎;但与此同时,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一年一度中日舆论调查显示,与中国对日本好感增至40%以上相反,对中国持负面印象的日本受访者时隔四年再次增多,达到89.7%,认同中日关系重要性的日本受访者由去年的72.7%下降至64.2%。

中日两个搬不走的邻居,双边关系改善途中正经历考验。去年G20大阪峰会上,双方高层会晤达成十点重要共识,首次明确提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而美国换届、日本新政府执政,和八年盼来的RCEP,是否会创造新的合作契机?如何在“竞争性共存”下跳过“不进则退”的非稳定沼泽?上周六(11月22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迎来成立30周年纪念庆典,80余名来自中日韩三国学政企界的中日关系研究者在线上线下坦诚相见,另有数百名关注中日关系中日各界人士在线上“围观”。研讨会在《新时代的中日关系:课题与展望》主题下,长达10小时彼此倾听,出谋划策,为第30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平添了战略高度、思考维度。

中日如何共同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国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五百旗头真先生在演讲中表示担心中国能否在成为超级大国的同时,也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大国。

“从那时起,作为中国的朋友,我一直希望中国能够成为一个受世界尊重的大国。”这个声音来自屏幕上的五百旗头真先生: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理事长、原日本防卫大学校长。在基调报告中,他给了一个前景性的演讲标题《作为超级大国的中国走向何方》。在盛赞中国30余年经济高速发展时,他说日本那样的奇迹只维持了17年;他盛赞中国控制了疫情还通过口罩外交拯救世界,“不愧为中国!”但接着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认为随着快速发展,中国认为已经从邓小平教导的韬光养晦“毕业”了。由此,他开始担心未曾抹去近代史屈辱心灵创伤的中国,能否在成为超级大国的同时,也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大国。

日本也要有自信,勿要产生非理性担忧

五百旗头真先生的演讲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将之转化为中日两个大国如何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国的话题。他认为,中日都是大国,大国应有大国的姿态——自信、谦虚、不浮躁。他认为日本也要自信,不要产生过度非理性的担忧。比如,要制衡中国崛起,担心中国的民族主义,忧虑中国海洋利益的扩展等。

中国崛起只是亚洲整体性崛起的一个波次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廉德瑰(左)认为日本也要自信,不要产生过度非理性的担忧;武心波(右)认为,如果日本认清崛起的逻辑就不会如此过分忧虑了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武心波认为,如果日本认清崛起的逻辑就不会如此过分忧虑了。他认为目前不仅是世界权力在迅速东移,全球“经济重心”也在迅速向东向南转移。到2025年,会像公元1000年那样回归到远东。而世界权力东移,推动了亚洲整体性的崛起,它以波浪式梯度来转移。1980年代是日本,成了亚洲经济腾飞的领头雁;第二次浪潮是四小龙即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与四小虎,即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他们在1960年代末到1990年代崛起。第三次浪潮就是中国,之后还会有第四次浪潮,以印度、越南等为代表。他分析,印度1991年经济总量为世界第16位,2017年上升为世界第6位;越南也正在承接中国制造业迁移,同时大规模接受欧美等跨国巨头的投资而悄然崛起。

“中间力量”和第二梯队将稳定全球秩序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杨伯江认为这次疫情带来了不同“梯队”内部的分化,“中间力量”群体数量增多,范围扩大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在基调演讲中,从另一个角度给予了佐证。杨伯江认为这次疫情带来了不同“梯队”内部的分化,出现了“上中等力量”下移和“下中等力量”的上移,“中间力量”群体数量增多,范围扩大。日本政界、战略学界已经开始就加强“中等力量”合作发出类似声音、采取类似行动。据今年9月外务省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在联合国相关机构工作的日籍职员达912人,其中领导岗位人数达88人,均创历史新高。“这类第二梯队强国,会超越由美国建立起来的中心-辐射型关系,避免大国过度竞争,他们会采取更具实质性和有组织的方式,更多展开合作,以稳定全球秩序。”

由此来看,崛起和分化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必然会发生的。五百旗头真先生在新世纪的头五年里,曾问中国强大了会成为德国和日本那样吗?会成为英国和美国吗?回答都是不会,中国的目标是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他在视频里说,“虽然中日之间有许多难题,但我希望能像有百年恩怨的德国和法国一样和解,构筑起良好的关系。”

RCEP下,有多少合作平台有待开拓?

五百旗头真先生提出了具体和解的路径:“东海作为和平之海,如果能共同开发的话,那是一个非常大的共同利益,我也期待聪明的中国对此作出判断。”中日之间有多少合作领域有待去夯实或开拓呢?这是诸多与会者聚焦的问题。

环保、养老、数字经济,两国发展中的共同课题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程永华大使认为,中日双方在后疫情时代,重点要围绕两国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课题深化合作

除了已经在开展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外,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前驻日本大使程永华认为,中日双方在后疫情时代,重点要围绕两国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课题深化合作。他举例指出,首先,节能环保是双方较为成熟和深入的领域,两国政府和企业通过“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平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久前两国领导人又不约而同提出了明确的碳中和目标,中国是在2060年实现,这就增加了合作潜力。其次,两国先后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围绕着养老照护产业,2018年创立了“中日养老服务业合作”论坛,合作方兴未艾。第三,数字经济可成为两国创新合作新高地。菅义伟首相提出创设“数字厅”,计划推出政务数字化,日本社会各界也在提出数字化转型的课题。而中国从今年5月,已经提出新基建发展。因此,双方可以围绕数字经济治理和释放数字红利加强政策对接和产业合作。

RCEP下,力促中日韩自贸区,开放姿态对CPTPP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陈修武认为,尽快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因为还会辐射到科技产业生态服务等更高层面

借着RCEP的东风,推进区域合作经济,是诸多与会者的共识。杨伯江分析,去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开始明显下滑,第四季度实际GDP下降6.3%,长达71个月的“安倍景气”宣告结束。今年加上疫情的冲击,更是进入“技术性衰退”。因此,签署了RCEP无疑是利好消息。程永华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1-10月,中国东盟、中日、中韩贸易额在疫情影响下保持稳定,同比增长7%,1.5%,0.8%。据IMF统计,中国、日本两国占RCEP15过GDP总量的76%,分别为57.1%和18.9%,两国尽快推动这一安排生效,携手提升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陈修武认为,区域合作应有之义中还包括尽快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因为不仅仅是经贸合作,还会辐射到科技产业生态服务等更高层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分析,中国领导人首次表态对CPTPP持开放态度,而一旦中日同在RCEP和CPTPP,那么会为中日成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再添砝码,中日可以为区域经济继而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作出更多贡献。

化解国民之间的非好感要从两国的教育实事做起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对于久而不化的国民间被冻结的好感度,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提出,要在学校教育里多下功夫

对于久而不化的国民间被冻结的好感度,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提出,要在学校教育里多下功夫。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肖佳灵从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了被人称道的建议。以往她教授的中国外交课堂中,有不少日本留学生,但前两年减少了。在疫情期间她开网课,全球各地的学生都来听了。“我们可以和日本高校联合开设中国外交等英文网课,本科生一门,研究生一门,博士生一门,让学子们从课堂上,而非偏颇的媒体上去获取负面信息。”肖佳灵坦言,原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小原雅博回东京大学任教后,就开了一门关于中国的英文课,“在复旦也完全能做到。”

如何理解有效实现中日之间的互利互惠?杨伯江举了个例子,日本著名媒体人池上彰与傅高义先生有一段对话,池上说自己近几年好几次访问非洲,在苏丹最初日本人援助的项目被中国接管,建成了漂亮的公路,当地日本人说,这有什么不好,日本也可以利用这些路开展经济活动,我们应该改变思路。对此,池上彰和傅高义都表示,这真的让我们大彻大悟。

只要对两国人民福祉有益,都可以合作,思想禁锢被打开,空间就会无限。

中日美关系中,日本的战略能动性?

谈到合作,最大的合作和最高超技巧的合作当属中日美三国的关系。15年前,开设了“北京-东京论坛”的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纪念演讲中提议,日本应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因为,中美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仍然会长期并存,而中国寄希望与美国和平共处的原则并没有变。

化竞争为协调,中日的竞争共存关系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高兰指出,中日关系一旦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并推动中美日关系的改善与积极发展。

研讨会上,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兰重点剖析了中日美三国关系。她认为,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日本的积极外交趋势明显,“化竞争为协调”是近年来的中日关系主调,也就是一种战略性竞争共存关系,这种关系会因为美国提出的“新冷战铁幕”等政策有松紧变化。战后以来,中日美三边关系经历了从战略性协调关系向战略性竞争共存关系的发展变化,日本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极为重要的第三方力量。从历史上看,中美彼此争斗烈度越强,范围愈广,日本的选择余地愈少。这一点,川岛真教授也提及“拜登如执政,会加大盟国力量对付中国,日本不可能完全听美国的,但空间也很小。”但另一方面,日本正在实行中美框架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外交,即日语里说的“有志国”,日本正在寻求与欧洲等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寻求多边合作战略。高兰指出,中日关系一旦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并推动中美日关系的改善与积极发展。

日本对中日美关系的现实主义策略组合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卢昊认为美日两国政府近期更迭,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对中日美关系而言,既面临挑战又拥有机遇。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卢昊认为,目前中日美关系的趋势与特征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三边互动性,无论是战略互动意识和行动都在增强;二是三边力量对比正在朝均等化迈进;三是三边体系开放性与国际、地区秩序的联动有所增加;四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局部变化,中美是主要矛盾,日本是第三方角色,但又在战略性协调到竞争性共存中有比重变化。他认为日本对中日美关系其实已有应对策略,那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与策略组合——风险规避、资产利用、外部拓展。他认为比较理性的态度,应该是日本可以强化日美同盟,但不应以损害中国利益、两国关系为前提。美日两国政府近期更迭,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对中日美关系而言,既面临挑战又拥有机遇。如果这组三边关系中的变量可控,中日关系的稳定性就会大幅提升。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赵启正提出的观点得到强烈呼应:日本可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纪念庆典上,播放了30年前创建日本研究中心的郑励志教授从华东医院病榻上发来的视频讲话,其期盼中日关系良好发展的殷殷之情令全体与会人员感动。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在致辞中,特别指出,中日关系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不可或缺,努力倾听对方的声音,开诚布公的交流更有意义、更显价值,今天的研讨会也是如此。胡令远主任代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感恩30年来中日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他指出,30年间逐渐形成的涵盖中日两国学政企在内深厚、宽阔、强韧的交流网络与研究平台,产生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思想成果与人脉成果。今后,将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指向性强的机制化网络之打造。围绕中日美三国间的根本性、重大型问题,如海洋安全、实力变化的形而上效应等,展开智慧对话。

闭幕式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日本学会名誉会长吴寄南指出,对中日关系要有战略思维、战略定力、战略运筹。2002年,2008年,2011年,风波不断,搅局者时有,但都不过是“盆栽风波”。

在中曾根首相访华那天出生的卢昊说,1984年中曾根及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第二轮ODA签署。邓小平对中曾根说: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看待,第一步是21世纪,第二步在22世纪。21世纪已走过20年,中日关系处在重要历史节点,需要大智慧与大国风范。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闭幕式上,来自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者代表做了致辞。吴寄南(左二)和原日本国驻沪总领事、东京大学教授小原博雅(视频)分别作了学术总结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日本研究中心创建者郑励志教授从华东医院发来视频讲话,对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表示感谢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在致辞中特别指出,中日关系中开诚布公的交流更有意义、更显价值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回顾中心30年来的历程,指出其间逐渐形成的涵盖中日两国学政企在内深厚、宽阔、强韧的交流网络与研究平台

中外学者碰撞:“竞争性共存”下,中日可寻哪些合作?-LMLPHP

11月21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办第30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成立30周年庆典,所有出席活动现场的嘉宾合影

除资料照片外,均为主办方提供的研讨会现场照

11-24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