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腰斩”降薪获得广泛支持,归化球员如何操作令人关注-LMLPHP

尽管外界一致认定,中国足协将在为期一天半的职业联赛工作会议后公布有关明年降薪和俱乐部中性名修改的一系列细则,但最终这个愿望还是落空了。显然,对于这两个敏感问题,中国足协希望能留给外界更多时间消化各种信息。中国足协某负责人昨天表示,关于这两个问题足协其实已有了一套方案,但还是希望能多听取大家的意见,“这一天半的会议效果非常好,与会俱乐部畅所欲言,提出很多有效建议,接下来我们将汇总大家的意见,并且对方案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文字稿件。”

据悉,中国足协将在一到两周内公布最终方案,届时将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降薪和俱乐部改名的细则。如今方案还在路上,仍未最终定局,但各种各样的争议已开始发酵。

2018赛季结束后的中超联赛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推出了一系列限制俱乐部开支的措施,当时确定的国内球员工资上限为税前1000万元,但这一收入不包括比赛奖金。2019年底,中国足协决定将国内球员年收入上限定为税前1000万元(国脚可上浮20%),而这包括了球员从俱乐部获得的所有收入,显然与2018年时的工资是两回事。短短一年后,中国足协再次作出硬性降薪决定:从2021赛季起,中超每家俱乐部单赛季支出总额不得超过6亿元;国内球员及外籍球员薪酬总额分别为7500万元和1000万欧元,国内球员顶薪为500万元,外援顶薪为300万欧元(均为税前)。按中超俱乐部一线队25名本土球员和最多7名注册外援计算,降薪后国内球员的平均收入在300万元左右,而外援平均收入为150万欧元左右。

对于这一令球员收入腰斩的举措,外界纷纷表示力度有点大,但在会议中各俱乐部却几乎都表达了支持。显然,尽管已有过两次开支限制,但依然庞大的投入仍给各俱乐部带来巨大负担。只不过,支持归支持,三年内的第三次降薪仍存不少悬念,比如归化球员的收入怎么划定,旧合同延续如何操作等,而这也成为了俱乐部讨论时的焦点话题。

据悉,中国足协目前倾向于“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即新合同按照新标准签订,旧合同则将在合约期内继续有效。在具体操作层面,俱乐部需将目前尚未结束、但金额超出限薪标准的合同全部提交中国足协备案,同时将超出标准的合同金额制作成补充协议,从而让中国足协在统计俱乐部开支总额时将这部分排除在外。至于归化球员的收入,目前尚无定论。

中国足协针对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措施:一旦单赛季支出总额超标,俱乐部将遭到“扣除24分联赛积分(最多)”的重罚;如有俱乐部违规发放球员薪酬,直接取消成绩降级;此外,球员若未按规定申报收入(收益),则将面临停赛两年的重罚。

对于降薪,中国足协显然很认真。

来源:图片/新华社

11-26 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