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上海5年的乌克兰籍当代舞者Julie S从未想到过,自己会出现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活动的舞台上。11月27日下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教育特别活动——“舞极限”学生舞蹈实践活动在上海影城收关,三组由“舞极限”特邀艺术家与上海师生共同创作的舞蹈影像作品同时首映。

Julie编创的“共融”篇开端,小女孩捧着“司南”缓步走在中华艺术宫前的台阶上,由此牵引出现代舞与中国舞融合的艺术呈现。从一位乌克兰女性的视角,她创作的舞蹈影像回溯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与智慧,寻找属于今日世界的答案,首映礼现场数百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乌克兰女舞者演绎申城“舞极限”,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创美育新载体,探索“未来”艺教模式-LMLPHP

线上线下共融,乌克兰舞者演绎申城“舞极限”

短短几分钟的“共融”篇里,不仅有“司南”,还融入了太极、阴阳、八卦等中国元素。“‘司南’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伟大贡献。”Julie说,“我最爱短片第三部分,随着女孩手中的‘司南’滑落,所有舞者瞬间倒地,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20年前,父亲第一次向小Julie推荐了中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从那时起,中国文化就成了一个乌克兰小家庭的共同爱好。

2016年,Julie S来到中国上海,爱上了这座充满魅力的东方大都市。“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璀璨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也激发着我的创作欲望。”于是,Julie把家安在了东海之滨,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诗意的中文名字“紫烟”。如今,她供职于一家艺术机构,教100多位孩子跳舞,其中不少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幼童。“由于疫情,今年的学生数量有所减少,但有了艺术,有了舞台,我们都很快乐。”

在首映礼上,她用略显生硬的普通话对孩子们说:“老师为你打开一扇,但你要自己走进来。”让Julie心心念念的舞台,就是2020年“舞极限”学生舞蹈实践活动。作为上海市文教结合支持项目之一,艺术节中心与上海学生舞蹈联盟共同组织开展该活动。活动总历时半年,集编创作品、教学培训、拍摄制作于一体,在线下和线上两端为本市青少年儿童提供了艺术教育的创新载体。

乌克兰女舞者演绎申城“舞极限”,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创美育新载体,探索“未来”艺教模式-LMLPHP

乌克兰女舞者演绎申城“舞极限”,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创美育新载体,探索“未来”艺教模式-LMLPHP

影像为媒,舞蹈讲好上海故事

特邀艺术家们创意的三组舞蹈影像作品,融汇芭蕾舞、现代舞、中国舞、街舞等各种舞蹈艺术风格,分别以“共生”、“共通”和“共融”为关键词,诠释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种种感悟与探索。运用创编、组合、即兴等各种创作手段,结合上海历史博物馆、杨浦滨江·绿之丘、中华艺术宫、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各大城市地标特色,艺术家与师生们通过共同演绎,最终形成了首映式上风格各异、内蕴深刻的舞蹈影像作品。

乌克兰女舞者演绎申城“舞极限”,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创美育新载体,探索“未来”艺教模式-LMLPHP

“共生”篇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外聘专家翁耀昇创意,作品通过古典与现代芭蕾风格的切换、舞蹈节奏的变换、舞蹈场景的交替、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舞者的互动,呈现人与人的关联,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互融与共生。为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翁耀昇特别邀请了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辛辛那提芭蕾舞团的中国籍舞者参与,以舞会友,远程联动。

“共通”篇由D.Lab舞蹈工作室创始人段婧婷编创,舞蹈影像将镜头对准不同观念、舞种的碰撞与交流,通过现代舞和街舞的对话,探寻人类共通的追问。

乌克兰女舞者演绎申城“舞极限”,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创美育新载体,探索“未来”艺教模式-LMLPHP

活动现场,翁耀昇、段婧婷、Julie S等特邀艺术家,以及音乐总监周乐维、音乐设计郭啟超、合作编舞李欣蒙、陶思烨获得了艺术节组委会颁发的“艺术奉献”纪念牌,感谢他们为艺术教育和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乌克兰女舞者演绎申城“舞极限”,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创美育新载体,探索“未来”艺教模式-LMLPHP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党总支书记杨靖为翁耀昇、段婧婷、Julie S颁发“艺术奉献奖”纪念奖牌

防控疫情,线上拓展艺教空间

在全球疫情蔓延,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延期举办的背景下,“舞极限”学生舞蹈实践活动面临重重挑战。与往年艺术节推出的艺术实践活动不同,今年的“舞极限”将活动的载体从线下同时拓展到了线上,并贯穿到了活动的全过程中。

艺术家们通过录制系列教学视频课件的方式,让舞蹈教学课程“上云”,并由各校教师线上反馈课件教学成果,最终筛选出23所学校和单位的9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舞蹈影像作品的拍摄。除了“云课程”、“云选拔“,为了让“舞极限”活动能够走近更多人,也为了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普及舞蹈影像这一艺术形式,艺术节中心与短视频平台“快手”联名发起了“舞极限×天生就是舞者”舞蹈短视频挑战活动,吸引了全网受众的争相关注与互动,在城市的各处标志性景观拍摄舞蹈视频,该话题页的短视频总共收获了近100万的播放量。

乌克兰女舞者演绎申城“舞极限”,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创美育新载体,探索“未来”艺教模式-LMLPHP

据悉,除了在首映式上公映之外,这三组舞蹈影像还将于年底在上海大剧院等场所进行展映。同时,作品也将通过线上载体,被推送到所有上海学生舞蹈联盟成员单位,并通过网络在各类视频网站上播出,供大家欣赏与学习。

求新求变,探索“未来”艺教模式

艺术教育的目的,除了向受众传授艺术技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启迪受众的艺术创意、提升受众的综合艺术素养。艺术节中心的艺术教育工作不断在这条道路上耕耘,已先后诞生了“慧画无限”、“舞极限”、“学生观剧(展)团”等多个艺教品牌活动。疫情之年,各项创新举措让活动具备了更大的活力和吸引力。

“舞极限”通过创新的数字化、影像化表达方式,探索出一套线下线下紧密结合的流程模式,让舞蹈艺术得以在舞台之外获得更长的留存时间和更广泛的传播途径,让艺术走得离普通人更近,让艺术教育工作的效果也更为鲜活、更加清晰。

乌克兰女舞者演绎申城“舞极限”,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创美育新载体,探索“未来”艺教模式-LMLPHP

上海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评估中心副主任倪燕、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唐颖琪、杨佳露颁发艺术节艺术教育合作学校、基地铭牌

此外,艺术教育另一品牌活动“学生观剧(展)团”则以“打造未来的艺术节”为主题开展特别活动,探索未来演艺市场生态下各类演出共融共生的无限可能。本届观剧(展)团成员的观摩范围从传统剧院演出拓展至线上演出、新空间演出、沉浸式演出等多种新兴演出形式,成员结合自己的观摩体验,最终以模拟演出交易会的形式呈现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未来艺术节”内容方案。创新的活动参与方式,让艺术教育的对象从单纯的“旁观者”转换为“参与者”,也为艺术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摄影:陈禹州

11-27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