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业,环上大科技园今天正式开园-LMLPHP

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大学科技园正开启新一轮高站位、高起点的统筹谋划。今天上午,酝酿多时的环上大科技园正式开园,首批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企业、8个重点转化项目入驻。该园区还立下了重要目标:到2025年,力争转化200个上海大学科技成果、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业。

据了解,园区规划面积达57平方公里,以大场镇、城市工业园、南大生态智慧城为核心区。通过辐射带动,逐步拓展至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以及吴淞创新城等重大板块。

发力“大学城经济”,实现错位竞争

当前,上海正在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其关键就在于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大学科技园无疑是最佳载体。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有1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占全国总量的11%;累计培育了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3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66家上市企业。

在宝山区区委书记陈杰看来,大学科技园想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级,就要打造园林式的创新生态系统。在他看来,这个丰富的生态系统中,不仅需要科创企业、众创空间,同时也需要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创新载体。通过不断提高“创新浓度”,科技创新“磁效应”和“场效应”也将进一步强化。

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我市相关高校充分依托优势学科,结合所在区域定位、产业布局,建设各具特色、开放协同的大学科技园”。宝山区副区长陈尧水认为,环上大科技园的优势正在于独特的地缘条件以及宝山区在制造业方面的特长。该园区将立足长三角,加强与兄弟省市高校、科研院所间的互联互通,重点围绕石墨烯、新能源、先进功能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产业发展和学科水平双提升。

引才举措干货满满,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

为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企业,宝山区还在开园仪式上发布了干货满满的环上大科技园专项政策,包括项目转移转化、高端人才引进、创投基金设立、研发机构建设等十大方面。在不少与会高校专家、企业代表看来,这些举措可谓是“干货满满”,直指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痛点、难点。

力争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业,环上大科技园今天正式开园-LMLPHP

环上大科技园对创新主体的赋权激励还生动体现在国有企业考核机制改革方面。专项政策指出,“对相关区属国有企业加快相关区域内所属地块转型而发生的有关费用,经认定后在考核中视同于利润”。

11-30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