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不到一起盗窃类“110”,上海这个安全智慧、生态宜居小镇做到了-LMLPHP

绿华镇是崇明著名的旅游胜地,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酒店、民宿、农家乐林立,年均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近年来,绿华派出所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推进基层警务工作与社会综合治理融合共治,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全力打造和谐、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年内,辖区110报警数同比下降59.4%,立案数持续保持低位运行,破案率100%,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两入”盗窃、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自2019年以来始终保持“零发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们安居乐业成为常态。在这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绿华派出所充分发挥平安建设组织者作用,以“一网统管”建设为主线,因地制宜将警务工作、平安创建和社会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依托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平台,整合公安机关、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等多支力量,24小时运作承担着辖区内的打防管控、服务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将派出所综合指挥枢纽搬进了城运中心

绿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一直以来都是男同胞的天下,搬迁融入城运中心后,一起办公的网格管理、城管执法、市场监督等部门驻守的都是女同志,本来大大咧咧的男同胞受女同志精细工作影响以后,办公室卫生变得一尘不染,台账摆放井然有序,所领导看了以后笑着对他们说:“这个互相影响的作用比我们领导的讲话还有用啊。”

立足“一网统管”城乡治理“牛鼻子”、行政方式“大变革”的定位,在属地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绿华派出所将综合指挥室置于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体谋划、一体建设,建成的全融合式指挥中心占地105平方米,设有9个工位,各司其职,并配建指挥系统会议室,为社会协同治理搭建统一的指挥联动平台。在具体工作中,派出所每日组织2名民警入驻,“7×24”小时全权负责城市运行管理的指挥调度机制。协调网格中心、城管执法、综合治理等3人员共同入驻开展指挥、研判。同时,协调组建一支由镇执法部门、派出所社保、特保队员为班底的10人一线综合处置队伍,全天候承接响应社会治理任务。

为促进数据融合,在辖区各卡口感知数据全量汇聚至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外,接入公安一标六实等系统,一屏呈现所有管理要素、管理力量、管理对象。同时,推进数据共享共用,全面带动城乡运行管理各类数据共享共用,推动协同治理在空间、数据、人员上的深度融合。

每月不到一起盗窃类“110”,上海这个安全智慧、生态宜居小镇做到了-LMLPHP

告别各部门推诿扯皮现象,统一中心促进治理迭代升级

在各部门入住绿华镇城市运行中心之初,由于涉及部门较多,绿华镇又是崇明第一家全融合办公的单位,没有更多的参考借鉴,在接收城市运行中心派单上,各部门都有不同意见,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的“红脸”现象。为此绿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过会商明确表示:绿华镇城市应急中心发出的指令代表党委、政府发出的指令,各部门必须无条件接收和完成。这一措施使得绿华镇城运中心运行更加顺畅。

绿华派出所紧扣依责响应,以非警务类警情分流为重点,按照“公安分流—平台流转—一线处置—即时反馈”的总体框架,积极推动完善运行机制,不断促进辖区协同治理迭代升级、运作机制成熟运行。在绿华派出所的牵头下发布《绿华镇非警务信息处置工作规范(试行)》,明确非警务信息处置工作流程、分流路径和工作要求。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实施“一案一奖”制度,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宣传动员、信息报送、组织保障、成效评估等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提炼总结,为全区社会协同治理打造示范样板。

在优化勤务运作上,绿华派出所以镇城运中心为调度主体,以“非警务类警情分流”“综合治理”“风险隐患”等为主要基层治理内容,全天候对辖区发生的各类事件,按照事发地以及轻重程度、紧急程度,流转至一线综合处置队伍先期处置,或流转至职能部门直接处置。配套落实跟踪研判、联席会商、督导考核等措施,确保各类警情信息、风险隐患全天依责响应,各类案事件全量承接、精准处置、有效跟踪。从感知、认知、处置等三个环节明确处置工作流程,对于一线综合处置队伍能够处置的非警情,在现场拍照登记结束后,及时进行归档处理;对于不能处置的非警情,反馈综合指挥室及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确认接收后,及时进行处置反馈;对于矛盾可能升级或可能造成次生危害的警情,及时向综合指挥室报告,并由民警按照接警流程开展工作。

每月不到一起盗窃类“110”,上海这个安全智慧、生态宜居小镇做到了-LMLPHP

把“单打独斗”转化为“群防群治” ,将正义延伸到每个角落

今年5月,有一外省来沪人员郜某来到绿华镇外小圩,居无定所,整天躲躲闪闪不愿见人,“西沙义警”中的保洁队伍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陌生人,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将信息反馈于派出所,随后在清查中确认郜某是一名逃犯。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绿华派出所充分利用警民微信群、“今日绿华”等网络平台,同时挖掘村居资源力量,将夜跑队伍、夜间巡逻队员、睦邻点负责人、农家乐经营者、垃圾收集员、村居民小组长共700余人整合成“西沙义警”队伍,实行白天有河道保洁员等队伍、傍晚有夜跑等队伍、夜晚有夜间巡逻等队伍的全天候网格化巡守模式,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维护自身安全的热情进一步激发。

“绿华无贼、绿华无祸”。绿华派出所全体民警把群众的期盼作为自己的追求,以“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管理力量联动”为重点,深化动员发动、顽症治理、智慧赋能,依托镇城运中心网格平台“事件上报”和社区微信警务室“社区互动”等功能,及时梳理汇聚社区治理各类顽症线索,针对性开展综合治理,切实缩短整治周期。期间,通过群众上报、部门处置方式,先后处置流浪犬事件50余起,救助流浪人员3人。同时,组织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对上报的线索、事件分门别类实施“举报奖励、发帖有礼”,提高群众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动力,以“共治”促“善治”,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不断深化社会共治理念。

在前期智慧公安、雪亮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绿华派出所积极协调,补建科技卡点150余个,实现辖区出入口、重点部门感知全覆盖,深化智慧赋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精准研判支撑,做到合成研判、联动指挥、高效处置,推动风险隐患超前防控,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难事不出乡镇”。

11-30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