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语言上的创新,雕塑在当下还能有怎样的呈现方式?艺术家张新给出的探索是:用观念在雕塑外延做延伸,把无言戏剧搬到展厅,打破了美术馆惯常的展览方式。日前,一场特别的开幕剧《共通场所》拉开了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167平米极限”行动计划Ⅱ的展览序幕。
这一个哲学、雕塑和戏剧三位一体的展览。现场,摆放着一张庞大的三角桌。三?桌的那三个边,分别代表着哲学、雕塑和戏剧——这也是古希腊文明的三个标志。背景是不停变换着的影像,大提琴家在演奏着如泣如诉的音乐,来自日本京都的舞蹈艺术家三木珠瑛在用肢体语言即兴表演着。这位红衣舞者在这场展览中代表的,是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形象。传说中,美杜莎是唯一具有肉身的美貌女妖,她的头颅、美发和血液,带有魔力,雅典娜嫉妒得发狂。艺术家还将古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的基座搬到了现场,这块记载了美杜莎作为人的生平,然而,美杜莎的雕像——她的身体却消失了。活跃在这三个领域的当代学者与艺术家,坐在三条边的对应位置,一起探寻美杜莎身体的失踪、女人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起源。
张新告诉记者,三角桌借鉴的是艺术家Judy Chicago的装置作品《晚宴》。该作品试图以艺术的语言来书写女性的历史,但张新从女性起源问题出发,来追寻女性的历史。
2014年,张新做过《“167平米极限”行动计划》的第一部。当年,张新为了寻找艺术的本源问题做了这个展览。时隔6年,第二部再至,她继续溯源——女人的历史从何而来。
之所以要做这样的形式,张新说她想探讨“雕塑”的当代呈现。“雕塑一词,在语言学意义上被拆散后放置于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不同的意义。雕塑的传统概念发生变化,不仅仅只是架上的艺术。从哲学范畴而言,雕塑是一种‘存在’。”
在她看来,“雕”是做减法,“塑”则是做加法。“在现场,‘雕’的是Judy Chicago的三角桌,‘塑’的却是中国的现场。”为此她请来了哲学家张念担任展览的学术主持,导演张献担任展览的剧场支持。“在语言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语言来补充我们的表达、实现对本源的探索。”
该展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第五届雕塑学术系列展之一,将持续至12月6日。
图片:上海油画雕塑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