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曾经收到一笔特殊捐赠:去年毕业的乐同学将5万余元大学奖学金捐给母校,用于支持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在中学时,是老师无私的指导以及对我们业余爱好的小心呵护,让我在化学领域的兴趣得到了发展。”乐同学在写给母校的信中这样说。
复旦附中的化学课是怎样上的?记者到学校采访,见证了这样一幕:“我们高中阶段要学的这些以人名命名的化学反应中,只有半个是以中国人命名的。我国是化工大国,希望若干年后,会有你们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在这里,不仅课上得“活”,而且师生间时有互动。在学校老师看来,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眼下,伴随着沪上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一批“金课”受到大学生青睐。而育人工作向来不是阶段性工作,尤其高中期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和成人预备期,学科课堂不能满足于单一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繁忙的学科学习中收获更多为人为学之道,这是中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时下,沪上诸多中学正以学科德育为青少年的成长“塑形”。
立德树人的理念,浸润于每门学科的每节课中
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课上,语文特级教师乐燎原每年都会让学生列出自己人生词典中不可或缺的10个词。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写的关键词也不一样。今年,“后浪”成为热词之一。
“后浪来自古诗文‘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不论是后浪还是后生可畏,都是阅历丰富的长者对青年的期待,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建设。”乐燎原上的一节语文课,就从热词开始,带领学生感悟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大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不仅仅是语文、历史、政治课,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无一不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功能。
▲在复旦附中,不同学科教师会利用晚辅导的时间解答学生有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复旦附中化学特级教师曾德琨说,学科教学要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有在人类文明长河中,这些学科形成过程中,科学家为人类美好生活而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从育人的角度来说,后者也是需要教育者着力的地方。“也许,一节课就能为这些年轻人‘精神导航’,影响他们一辈子。”
也正因此,复旦附中化学组教研组长杨海艳告诉记者,在上化学课时,学校总是积极鼓励老师在授课期间引入各种学科背景知识。一方面,希望让学生能够了解他现在所学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谱系中所处的位置,为未来深造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希望老师能够在学科教学中传递求真、求善、求美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不同学科联手,为学生讲好“人生这堂大课”
“‘00后’学生生在互联网时代,这代人知识储备丰富且善于思考,老师若一味地灌输知识点,肯定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上了多年政治课,交大附中副校长胡杰发现,要讲好面向中学生的思政课并不容易。“社会科学探究也要有跨学科的思维,这代年轻人早已不满足于单一学科贴标签式的授课方式了,他们更喜欢在实践中用所学、有所思。”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学生经历了春季的网课以及居家隔离的特殊抗疫记忆。如何启发学生对此有更深层思考?胡杰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社会实践题: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小区常态化管理?
问题一出,立刻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有同学用数学公式或函数关系等建立小区常态化管理评估模型,有学生实地调研利用定量分析、经济学知识提供改良意见……“很多人误以为如今的学生不关心国事、囿于个人小圈子中,实际上他们只是缺少正确的引导。只要点燃他们的兴趣,学生会自发学习、理性分析问题,他们的建议和思考还会不时给人意外之喜。”
也正因此,在交大附中,为了上好思政课,胡杰所在的政治组的老师们在业余时间时常会旁听学校的历史课、语文课。最近,学校正在组织跨学科老师定期交流学科授课心得,利用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为学生们讲好“人生这堂大课”。
创新育人模式,实现学科育人经验的共享与辐射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字最早是什么意思吗?”在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的“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上,一个汉字为主线,从字形字义出发,追溯汉字的历史,进而是字形背后的文化。
这是一门备受学生追捧的高中语文“金课”,日前则推出了衍生版。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改进后,相关学习内容将往下延伸进入初中课堂,未来还将向小学推广。
高中为什么要主动连接中小学,开设这样一门课?课程发起人黄荣华说,从育人来说,要培育具有“中国心”的孩子,要从小就为孩子注入优秀的“文化基因”。“在小学阶段,不妨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到初高中阶段后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一些文化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与文化逻辑。”黄荣华说:“比如,大家都知道唐三彩是珍品,让低龄的孩子了解真实的唐三彩,感受唐三彩之美,到了中学时,还可以研究唐三彩,也更能够理解传统文化之美。”目前,黄荣华还带领教研组设计了“中国人”系列课程。从儒、墨、道、法等角度入手,带领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沪上不少高中近年在开设创新课程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融入了更多学科德育的元素。也正因此,越来越多大学教授如今受邀走进高中,参与中学教研活动或和中学老师一起备课。
不止于大学的附属中学,不少高校时下正将学科育人的经验辐射到更多中小学校。
▲高中拓展课与高校大师联姻 《画室的故事》
目前,复旦大学已先后与复旦附中、南模中学、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等十多所中学建立合作,让中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大学的课堂,在学习知识之余感受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工作者与国家同频共振的情怀;交大附中等中学还与钱学森纪念馆等红色场地共建德育基地,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长假里的钱学森图书馆,中小学生讲解员正在进行讲解